【文档说明】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doc,共(18)页,80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f6bd47f9663b06ab80b0bca137d2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北方古人在房屋修建中采用“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见图,一丈即3m,三尺即1m。)的设计原则,即可使坐北朝南的房间保持冬暖夏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我国北方古人设计房屋坐北朝南,与其有关的因素主要有()①采光
②防潮③防风④美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保持室内冬暖夏凉,各地房屋出檐宽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海拔高度和季节B.纬度和墙高C.墙高和屋顶坡度D.太阳高度和屋顶坡度3.当北方地区该坐北朝南的房屋室内的光照面积达到最小时,则()A.北京的昼长达到最短,且昼长短于西安B.长江中下游地
区正值伏旱,防洪压力最小C.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规模由北向南迁徙D.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林地区应提升防火等级【答案】1.C2.B3.D【解析】【分析】【1题详解】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屋内正午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房屋坐北朝南,可以增加采光;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北风风力大,较为寒冷,坐北朝南可以阻挡冬季风进入室内,可以躲避寒风,①采光、③防风正确,C正确。北方较为干燥,对防潮要求不高,②错误。朝向对美观程度影响不大,④美观错误。故选C。【2题详解】要保持室内冬暖夏凉,房屋出檐宽度要考虑
夏季遮阳、冬季采光采暖,各地房屋的出檐宽度要考虑到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墙高影响屋檐阴影到达地面的面积,所以屋檐宽度是根据纬度和墙高设计的,B正确。屋檐宽度与当地的海拔、屋顶坡度无关,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当北方地区坐北朝南的房屋室内的光照面积达到最小时,应是北半球夏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室内阴影较多。北京昼长达到最长,且长于纬度较低的西安,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为6~7月份,夏至日正值梅雨期,防洪压力较大,B错误。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此时南半球草原进入旱季,野生动物逐水草迁徙,由南向北迁徙,C错误。加利福尼亚州为北半球地中海
气候,夏季处于高压的控制之下,气温高,气候干燥,降水少,火灾风险高,森林地区应提升丛林防火等级,D正确。故选D。【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屋檐落在室内的阴影越少,阳光面积越大,反之越小。《三国演义》中历史上
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一些地理学家考证,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今武汉附近)。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这样,在赤壁西面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并逐渐东移,移动过程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后形成东南风。读图完成下
列小题。4.该高压移动过程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与大雾形成有关的是()A.冷暖气流相遇B.大气逆辐射增强C.大气保温作用减弱D.受地形抬升水汽遇冷5.当赤壁地区出现东南风的时候,赤壁地区()A.位于高压中心B.被高压脊控制C.位于该高压脊的东部D.位于该高压脊的西部
6.该高压脊移动前后,赤壁地区可能经历了()A.气温持续下降B.气压持续升高C.阴雨天气D.风向改变【答案】4.C5.D6.D【解析】【分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
减弱,夜晚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雾。故选C。【5题详解】依据等压线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为某高压系统。赤壁地区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再转为东和东南。因此当赤璧地区出现东南风的时候,赤壁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的西部。故选D。【6题详解】赤壁
地区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赤壁地区气温也会略有上升;高压控制,天气晴天为主,气压先变高后变低。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高压脊及高压脊前后的大气运动的状况理解。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图示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
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小题。7.1979年~2008年,华北地区()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大8.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答案】7.C8.D【解析】【分析】【7题详
解】1979年~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线性趋势趋于增加,说明对流活动趋于旺盛,A错误。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加大,没有明显减小的表现,B错误。据图可知,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对流层高度增加,说明近地面气温升高,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滞留能量增加,对流层向高层大气
传输的能量减少,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趋于增加,对流强度增加,说明对流层升温,说明气候在变暖,A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利于大多生物繁育,B错误。气候变暖导致中纬度蒸发加剧,华北地区气候变得干旱,C错误。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
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对流层温度升高,空气对流作用增强,使对流层顶高度升高。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空气温度越高,受热膨胀上升越旺盛,对流层高度越高,可以通过自赤道向两极对流层高度逐渐降低理解。气象上一般以能见度来区分沙尘与沙尘暴,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为沙
尘暴,能见度在1公里以上的为沙尘或扬沙天气。图示为某亚热带地区河流下游降水量与强风日数的月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9.该区域沙尘飞扬问题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是()A.3~4月B.5~6月C.7~9月D.10~次年2月10.我
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国,沙尘暴影响范围大。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主要是因为()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B.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背风坡下沉C.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含沙气流
沿锋面上升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答案】9.D10.D【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图中的月降水量和大风天数分析,10月到次年2月降水最少,大风天数最多,所以扬尘天气频率最高,D
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含沙气流来自北方,为寒冷干燥的冷气团,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形成冷锋锋面,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在锋后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含沙气团时,将沙尘冲刷下来形成泥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冷锋
的形成过程及对天气的影响熟悉并掌握。图示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皱、断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1.②、④为同一条河流,则()A.②处位于④处的下游B.②处河流自东向西流C.④处河流自南向北流D.该河从断
块山东侧绕过12.由图可知()A.①地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B.②地岩层在内力作用下破碎,流水侵蚀形成谷地C.③地的形成过程中,只有沉积、挤压两种表现形式D.④地河谷狭窄,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答案】11.D1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11题详解】根据河流剖面堆积
物分析,②处的堆积物在北岸,④处的堆积物在南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向右偏,由此判断②处是由西向东流动,④处河流由东向西流动。②④为同一河流,则该河流在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图中②处地势较④处高,
②处位于④处的上游。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图中的①是向斜构造;②是背斜构造。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③地地势高耸,其形成过程主要有挤压、抬升和侵蚀几种表现形式;④地位于断层,建坝易诱发地震等断层活动。所以,B项正确。故选B。【
点睛】熟悉常见地貌的成因,例如河流的凹凸岸。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天更为酷热。西西里岛东北部埃特纳火山地区盛产血橙,其香甜多汁、橙肉饱满、薄皮无核,拥
有比一般橙子含量更高的花青素和维生素,有极富标识性的不规则血色果肉。图示为西西里岛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3.导致甲地比其他地区夏季更为干热的主要因素有()①副热带高压②盛行西风③地形④正午太阳高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西西里岛东
北部火山血橙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生长期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雨热同期,水源极其丰富C.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种植D.沙质土壤,透水性好【答案】13.C14.A【解析】【分析】【13题详解】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受副
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盛行西风在夏季对当地的影响很小;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甲地集聚;地处山脉阳坡,光照时间长;西西里岛面积很小,岛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异很小。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14题详解】西西里岛地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气温适宜,夏季降水少,雨热不同期,热量条件好,生长期晴天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A对,B错。位于火山附近,火山灰土层深厚、肥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利于排水,CD错。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文信息的阅读,通过对图文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美
国是全球制造业强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决定将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由此开启了为期四十多年的“去工业化”进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深陷泥潭,制造业加速衰退。在上述背景
下,美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再工业化”战略,在政策推动下,部分制造业企业从发展中国家回迁美国。这些企业回迁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就业形成了一定压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启了为期四十多年的“去工业化”进程,在“
去工业化”过程中,可能给美国带来哪些影响()A.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下降B.改善环境污染C.美国经济持续衰退D.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16.美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再工业化”战略后,部分制造业企业从发展中国家回迁美国,下列工厂短时间内可能回归美国的是()A.玩具厂B.电子装配厂C.服装厂D.半导体工厂1
7.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减,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我国为了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向东南亚迁移②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滴灌,助力制造业发展④实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附
加值、轻污染的第三产业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5.B16.D17.B【解析】【分析】【15题详解】材料可知;美国政府决定将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开启了“去工业化”进程,说明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
B正确。而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高科技工业不会导致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经济的下降,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但产值不一定下降,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玩具厂、服装厂、电子装配厂耗劳动力多且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短期内难以回归
,ABC错误。但半导体工厂对资金、技术要求高,更容易回归,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为了应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应该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迁移;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精
准滴灌,助力制造业发展;而不是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轻污染的第三产业,因此②③对。故选B。【点睛】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有利方面: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优化、调
整创造条件。2.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分工与合作。3.优化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到了发展中国家。不利方面: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图示为深圳主要用地
比重变化图(含预测),完成下列小题。18.与2000年前相比,2000年之后深圳()A.第三产业用地面积开始增加,2020年之后面积变化不大B.居住用地面积减少C.2000年工业用地面积开始减少,2030年以后减少的幅度变小D.相对于
第三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来说,工业用地面积最少19.深圳市主要用地比重变化,说明深圳()A.地价高,建筑用地少,居住用地面积减少B.逐渐发展成为商贸和服务型城市C.工业用地占比减小,可集约土地向重化工业转型D.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答案】18.D
19.B【解析】【分析】【18题详解】图中所示为深圳主要用地比重的变化而并非用地面积的变化,因此随着深圳市总体面积的增加,第三产业用地一直增加,A错误。虽然居住用地面积的比重降低,但深圳城市土地总面积随城市化发展增加,其居住用地面积也依然在增加,B错误。同理,工业用地所占
面积也在增加,C错误。2000年后,相对于第三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来说,工业用地比重最小,因此相对面积也最少,D正确。故选D。【19题详解】虽然居住用地面积的比重降低,但随城市土地面积增加,其居住用地面积也依然在增加,A错误。第三
产业用地比例上升,最后所占比例最大,说明深圳逐渐成为商贸和服务型城市,B正确。随城市化与经济水平提高,环保要求提高,逐渐向高效益方向发展,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减小,但不能集约土地向重化工业转型,C错误。深圳市的用地结构变化与
产业结构调整有关,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现阶段和未来较长时期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
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21.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
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22.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植物种类多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大D.年均温较高【答案】20.B21.D2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20题详解】“林地土
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21题详解】“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
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灌木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2题详解】A.生物是土壤有机
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C.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D.年均温较高,化学和生物风化增强,有机残体归还较多,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
质含量。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
流引入城中,再分为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丽江地处滇、川、藏三省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并逐渐发展成为滇西北的商贸中心。图示为丽江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23.关于丽江古城说法正确的是()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②位于山间盆地,地形较为平坦,有利
于古城的建设③河水补给以冰川融水和地下水为主,水源充足④房屋主要是坐北朝南,冬季避风且便于采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茶马古道直接带动并刺激了古城一些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最不可能的是()A.旅店B.马店C.(牧马为主的)畜牧业D.卖
草场25.与古代相比,现代丽江交通条件的变化对丽江古城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有()A.商业比重降低B.旅游业的比重下降C.会展业比重较大D.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小【答案】23.A24.C25.A【解析】【分析】【23题详解】丽江古城北依象山、
金虹山,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地形平坦,有利于古城的建设;河水补给以降水和冰川融水为主;房屋的朝向主要受地形的限制,坐北朝南的房子很少。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24题详解】茶马古道直接带动并刺激了古城一些行业的
发展,例如;旅店、马店、卖草场,但该地牧马为主的畜牧业不发达。故选C。【25题详解】现代丽江交通条件的变化导致茶马古道衰落,丽江的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高速化,丽江第三产业结构中商业比重降低,旅游业比重升高,丽江属于西部,会展业比重不会很大;农产品的加工业属
于第二产业。故A对,BCD错。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图文信息,获取丽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信息,对其中有效信息进行提取,从而解答本题相关问题。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景泰灌区地处甘
肃省东北部的河西走廊,位于景泰县境内,是我国建国后重点建设的农业灌溉区,灌区北接腾格里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仅186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则高达3330mm,且多风沙,自然条件很差。该灌区于1969年动工,1974年建成,灌溉景泰县土地30万亩。该灌溉工程由黄河西岸分11
级向灌区西北部提水,最大提水高度445m。灌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景泰县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但随着不断灌溉,灌区内也出现了不断蔓延的土壤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图示为甘肃省景泰灌区一期示意图。(1)简述
景泰灌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2)说明景泰灌区内盐碱地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针对景泰灌区内盐碱地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答案】(1)以山间盆地为主;西北山地地势高,东南地势低洼,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理由;灌区四周为山地,中间较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引水灌渠
由东南部的黄河向西北部提水。(2)东南部盐碱化严重,西北部盐碱化较轻。(或土地盐碱化由西北向东南部逐渐严重。)成因;灌区东南部地势低洼,灌溉易积水,地下水位高;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分易积累。(3)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林草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景泰灌区为例,考查地形地势特点、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详解】(1)本题考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据图可知,灌区四周为山脉,所以可知该地地形以山间盆地为主;图中河流多
发源于西北部山脉,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引水灌渠由东南部的黄河向西北部提水,且最大提水高度为445m,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洼,自西北向东南倾斜。(2)本题考查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及分布。土地盐碱化主要是地下水位高加之蒸发旺盛导致的。因为灌区的
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东南部易积水,地下水位高;材料指出“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则高达3330mm,”表明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盐分容易在东南部地表积累。所以灌区东南部盐碱化严重,西北部盐碱化较轻。(3)本题考查治理盐碱地的措施。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地下水
水位高,所以要治理盐碱地,就要从水的角度入手:如合理灌溉,排灌结合;取消大水漫灌,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还可以从调整农业结构和作物类型入手,降低耕地比重,提高林草比重;种植耐旱、耐
盐碱作物等。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都江堰在岷江出玉垒山口处,该地岷江东岸是玉垒山,为凹岸。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带领人们修建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鱼嘴将江水一分
为二,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工程的最大难题就是要开凿由坚固砾石岩构成的玉垒山,从而打通宝瓶口,将岷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在李冰的带领下,人们采用了先烧后浇(先把柴
火堆在岩石上燃烧,然后又用岷江的水浇在岩石上)的开凿方法,历时8年,终于打通了宝瓶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分析该地地形地势特点是如何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其功能的
?(2)与先烧后浇开凿方法原理相似的地质作用是,并推测都江堰工程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都江堰工程修建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利工程顺地势自流引水灌溉;位于出山口位置(冲积扇顶端),汛期
可分流洪水,减轻涝灾;内江位于凹岸,河床较深,流量较大,保证枯水期灌区的灌溉用水。(2)风化作用;砾岩坚硬,难以开凿;河水水位变化大,流水湍急;降水的集中在夏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当时的开凿工具和技术较落后。(3)水利工程修建减轻了水
旱灾害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低温冻害少;地形平坦开阔;紫色土广布,土壤肥沃。【解析】【分析】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成都平原农业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
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利工程顺地势引岷江水入成都平原灌溉;由于位于出山口位置,冲积扇顶部,汛期可以对江水进行分流,减轻内江的压力,有利于减轻成都平原的洪涝灾害;内江位于凹岸,江水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床较深,
流量较大,保证枯水期灌区的灌溉用水量。(2)与先烧后浇开凿方法原理相似的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由于砾岩硬度较大,普通方法和工具难以开凿;河流水位变化大,河流流量大,流水湍急;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古代技
术水平低,开凿工具落后。(3)都江堰工程修建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优势条件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江水变得稳定,减轻了水旱灾害影响;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作物一年两到三熟;在紫色砂岩的基础上发育的紫土广布、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单产高,粮食供应充足。【点
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及利亚主要的葡萄园位于靠近摩洛哥边界的高原地区,毗邻大海,土壤含磷较高,盛产葡萄。公元7-8世纪穆斯林征服北非。在穆斯林统治期间,伊斯兰法律禁止饮酒,阿尔及利亚葡萄酒业规模较小,1830年以后阿尔及
利亚在法国统治下,又重新恢复了葡萄园和葡萄酒酿造业。当根瘤蚜疫情在十九世纪中叶摧毁了法国的大片葡萄园时,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出口到法国填补了因原料缺乏造成的市场空白。后来,来自德国巴登地区的现代酿酒技术,提高了阿尔及利亚的整体酿酒水平。在20世纪30年代
末达到鼎盛时期,葡萄园面积超过四十万公顷,葡萄酒产量达到21亿升。但是,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法国人撤出,葡萄酒产量下降,直到21世纪以后,政府才努力恢复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产业,但迄今为止在国际市场上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
占有率非常小。(1)据图描述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2)说明该国1830年前葡萄酒业规模小的原因。(3)结合材料分析阿尔及利亚独立后,葡萄酒产量下降的原因及对该国葡萄园的影响。(4)如果政府想大规模发展葡萄酒业,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处北半球和东半球;地处中低纬度
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与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尼日尔、马里等国相邻。(2)伊斯兰法律禁止饮酒,国内市场需求量小;葡萄酒酿酒技术比较落后。(3)原因: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法国侨民和军
队的撤出,以及法国减少了阿尔及利亚葡萄酒的进口,导致该国葡萄酒的消费市场大大萎缩,葡萄酒产量下降。影响:葡萄园数量减少,产量下降。(4)赞成:该国葡萄产量高,品质好,葡萄酒的原料充足;酿酒历史悠久,技术较先进;距离海港和欧洲市场较近,利于产品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等。不赞成:国内市场需求量小
;中南部为广袤的沙漠(或热带沙漠气候),水源不足;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种植葡萄;大规模种植葡萄,易造成山区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尔及利亚葡萄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
)描述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阿尔及利亚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纬度较低,地处中低纬度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周围与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尼日尔、马里等国接壤。(2)从材料可知,在穆斯林统治期间
,伊斯兰法律禁止饮酒,葡萄酒需求量少;且当时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落后,导致种植规模小。(3)阿尔及利亚独立后,葡萄酒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阿尔及利亚独立后,法国人撤出,葡萄酒的需求量下降,本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遭遇到很大衰退;法国人撤出,不但对
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且法国从该国进口葡萄酒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导致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厂只能另辟国际市场,葡萄酒产量大幅下降。对该国葡萄园的影响就是使该国的葡萄园数量减少,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4)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从两个不同方面进
行分析回答。赞成:该国自然条件优越,葡萄质量好;由于曾经得到法国及德国的支持,酿酒技术先进;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葡萄酒业的工业基础好;离欧洲近,利于出口。不赞成:该国经济落后,人口较少,该国葡萄酒国内市场小;中南部为广袤的沙漠,气候干燥,水源不足;
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种植葡萄;如果在山区进行葡萄大规模种植,易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破坏。【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