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29.4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c0d9329256d8055b5f450388f80ea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鞍山市202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表说明当时春秋时期的战争(部分)时间事件前714年宋殇公不按时朝见周王,郑庄公率兵伐宋。前713年鄙国公然违抗王命,齐、郑二国联合发动了讨伐鄙国的战争前709年芮伯姬万因与其母矛盾而被逐居于魏国后,芮更立君,周师、秦师
围魏,执芮伯以归。A.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发生B.周天子仍有一定政治权威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D.传统宗法体系进一步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殇公不按时朝见周王,郑庄公率兵伐宋”“鄙国公然违抗王命,齐、郑二国联合发动了讨伐鄙国的战争”“芮伯姬万因与
其母矛盾而被逐居于魏国后,芮更立君,周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可知,部分诸侯国依然维护周王的权威,说明周天子仍有一定政治权威,B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不能体现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发生,排除A项;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宗法体系进
一步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A.庄园经济盛行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C.犁耕
技术的成熟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模型包括犁地、插秧、收割、脱粒、备耕田中的粪肥堆,体现了农业发展的精耕细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庄园经济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比较,排除B项;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犁耕技术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3.
朱嘉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号而不正其名,汉丞相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随后,他在《通鉴纲目》中融入了许多与原作者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此举意在A.重塑南宋正统地位B.践行格物致知C.化解儒学信仰危机D.倡导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
学内容可知,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偏安江南,所以朱熹之所以强调正统,其目的就是梳理南宋正统的地位,A项正确;朱熹是在强调南宋的正统地位,而非践行格物致知和倡导经世致用,排除BD项;当时没有出现儒学的信仰危机,排除C项。故选A项。4.明神宗要修慈庆慈宁两宫以取悦太后
,内阁首辅张居正却言:“治国之道,节用为先。”随后,明神宗又要征用光禄寺金修两宫,被张居正以“窃惟财赋有限,费用无穷,积贮空虚,民膏罄竭”劝阻。这表明当时A.皇权日趋衰落B.国家财政入不敷出C.社会矛盾激化D.中枢机构运转正常【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劝阻皇帝一
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这说明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能够正常履行其职能,也就说明当时中枢机构运转正常,D项正确;皇权日趋衰落与史实不符,皇权是不断增强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劝阻皇帝一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没有体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劝
阻皇帝一些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行为,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激化,排除C项。故选D项。的5.魏源编订的《皇朝经世文编》是当时经世之学的重要代表,但续编者却认为“八纲六十三目”“不及算学”,且“西学之书日新月异,层见叠出”,“阙而莫载,遗憾实多”。这
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思维遭到摒弃B.知识体系急需更新C.师夷长技重点发生改变D.经世之学已经过时【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续编《海国图志》的人认为《海国图志》对西方的成就收录不够全面,有很多缺陷,因此说明当时的中国知识体
系急需更新,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摒弃天朝上国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的知识体系已经需要更新,并不是师夷长技的重点发生改变,排除C项;《海国图志》开始过时,但经世之学是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是不会过时的,排除D项。故选B项。6.由下表
可知武昌起义后部分地区政权更选情况地区情况湖北、浙江、江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推立宪派人士和旧官僚为都督湖南革命派夺取政权后又失去政权江苏、广西、安徽立宪派、旧官僚抢先宣布“独立”云南表面不是立宪派或旧官僚掌权,实际上为其左右A.辛亥革命充满变数B.立宪派掌握了实
权C.同盟会的影响式微D.民主共和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部分地区的政权都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中,这使得革命充满了变数,潜伏着失败的危机,A项正确;材料体
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无法得出立宪派掌握了实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没有体现同盟会的影响式微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地区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了部分权力,没有体现民主共和成为共识的信息,排
除D项。故选A项。7.1938年10月后,“大后方”一词在中共文献中被普遍使用,它主要是指国民党区域,尤其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这一现象反映出A.学术服从政治需要B.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战争态势相对稳定D.中共主导抗战话语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
938年10月中共文献中普遍使用“大后方”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战争态势相对稳定,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后方”一词在中共文献中被普遍使用,反映出战争态势相对稳定,无法得出学术服从政治需要,排除A
项;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是1937年的洛川会议,排除B项;中共主导抗战话语权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湖南醴陵县的农民说:“解放几年来,毛主席领导我们做的事,哪件不是好事?听毛主席的话总不会错
!”所以,“毛主席指给我们走互助合作这条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柏油大马路,越来越光明。”这折射出当时A.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B.“左”倾思想渐露端倪C.生产关系改革势在必行D.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毛主席指给我们走互助合作这条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柏油大马路,越来越光明”这说明当时党和国家的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说明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
合民意,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是“左”倾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政策契合民意,没有体现生产关系改革势在必行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在雅典,维护公民土地占有现状,防止土地的过度集中是城邦执政者和立法者一以贯之的主要任务和为政目标。这说明雅典A.拥有土地是
公民权的基石B.城邦制度趋于成熟C.平民推动民主政治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受阻【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古代雅典的执政者和立法者重要的任务和工作之一就是维护土地占有现状,防止土地过度集中,由此可以说明土地雅典公民权的经济基础,所以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基石,A项正确;材料中没
有比较信息,“趋向成熟”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的作用和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D项。故选A项。的的10.下图为15世纪建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该建筑主体由红、白、绿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组成,在古典柱式风格上穿插了曲面和椭圆空间,使每一
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该建筑风格A.抒发了浪漫情怀B.突出了理性和谐C.体现了教权至上D.表达了纷华靡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使每一个形体宛若天成,让人产生愉悦之情”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通过认为的设计表达了与周边环境的
和谐,令人产生愉悦,说明该建筑的风格突出了理性的和谐,并不是抒发浪漫情怀和体现教权至上,更不是为了表达纷华奢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1881年,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在题为《关于自由立法和契约自由》的演讲中强调国家干预,认为个人的自由并非与他人毫不相
关,对个人的自由应有所限制,国家对个人的幸福负有直接责任。这一主张A.奠定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B.体现了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D.抑制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强调国家干预,认为“对个人自由应有所
限制,国家对个人的幸福负有直接责任”,体现了对传统经济政策即自由放任的反思,B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时间为17、18世纪,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英国政治学家格林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未体现这一主张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12.有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
将来,欧洲联盟将变成“色拉欧洲”。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据此可知,欧盟A.成员国间的矛盾激化B.政治一体化遥不可及C.民族性与统一性相融D.主权国家的影响减弱【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可知欧盟的发展要迎合各成员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因此是民族性与统一性相交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盟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成员国间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遥不可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D项无法体
现,排除。故选C项。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的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
撰次诸国,法所为。”《法经》共分六篇:(一)盗(侵犯财产),(二)贼(伤人身体、犯上作乱),(三)网(审判),(四)捕(追捕),(五)杂(其他犯罪行为),(六)具(量刑规定)。法典视盗、贼独重,其称“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还规定“窥
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日为盗心焉。”《法经》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其内容如下:项目主要内容备注表一:传唤诉讼规定表二:审理司法审理表三:执行
判决执行表四:家长权身份表五:继承与监护遗产和债务继承出现“借贷”、“买卖”等契约表六:所有权所有权转移表七:房屋和土地邻里关系表八;私犯伤害、盗窃、诈骗等刑法制裁仅10条,余皆民事处罚;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处死刑表九:公犯
犯罪表十:宗教宗教仪式与习俗表十一:婚姻平民与责族不得通婚表十二:补充祭品和债权占有——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经》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经》与《十二铜表法》立法理念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
之处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杂糅各诸侯国法律;以刑法为主;原始野蛮;诸法合体。(2)相同之处:保护私有财产;轻罪重罚(或重惩罚)。不同之处:《法经》重刑法;《十二铜表法》重民法保护。《法经》强调等级;《十二铜表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主要原因:维护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平民与贵族
斗争结果;小农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法家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熏陶。【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可知杂糅各诸侯国法律;根据材料“(一)盗(侵犯财产),(二)贼(伤人身体、犯上作乱),(三)网(审判)
,(四)捕(追捕),(五)杂(其他犯罪行为),(六)具(量刑规定)”可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根据材料“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日为盗心焉。”可知原始野蛮。(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盗(侵犯财产)”和材料二“伤害、盗窃、诈骗等”可知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一“
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日为盗心焉”和材料二“刑法制裁仅10条,余皆民事处罚;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处死刑”可知轻罪重罚(或重惩罚)。不同之处:根据第一小问可知《法经》重刑法;根据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重
民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经》强调等级;《十二铜表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原因可从中国和西方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不同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维护地主阶级统治需要
,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小农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法家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熏陶。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五次技术创新浪潮情况技术和组织创新浪潮“先导”和主导产业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管理与组织变革的工业的水力机
械化棉纺、铁制品、水车、漂白剂运河、帆船、收费公路工厂制、企业家、合伙制工业与交通的蒸汽机械化铁路与铁路设备.蒸汽机,机床制碱业铁路、电报、蒸汽船股份制、技工承包制工业、运输和家庭电气化电气设备、重型机械、重化工、钢制品钢轨、钢船、电话职业经理人、“泰勒制”、大企业交通、军民摩托化汽车、卡车
、拖拉机、坦克、柴油机、飞机、炼油厂无线电、高速公路、机场、航空公司大规模生产与消费、福特制、科层制国民经济计算机化计算机、软件、电信设备、生物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内部网、局域网和全球网——摘编
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技术的发展推动
管理与组织变革。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工业的水力机械化普及,生产力提升,传统的手工作坊不能满足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工厂制应运而生,企业家成为生产的核心组织者。伴随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生产并规避风险,合伙制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人类步
入“电气时代”,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分工进一步复杂与细化。过去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分的管理形式难以胜任电气化时代的管理任务,受薪职业经理人阶层应运而生。伴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化,兼并成为常态,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大企业成为此时期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总而言之,在技术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为进
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与组织上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提升竞争力。(从技术创新浪潮与生产力、世界体系、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说明亦可。)【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技术和组织创新浪潮”“管理与组织变革”等相关内容,可知其相互关系为技术的发展推动管理与组织变革
。以此为论题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进行论述,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工业的水力机械化普及,生产力提升,传统的手工作坊不能满足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工厂制应运而生,企业家成为生产的核心组织者。伴随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生产并规避风险,
合伙制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人类步入“电气时代”,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分工进一步复杂与细化。过去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分的管理形式难以胜任电气化时代的管理任务,受薪职业经理人阶层应运而生。伴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化,兼并成为常态,资本
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大企业成为此时期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最后进行总结,可知在技术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与组织上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提升竞争力。也从技术创新浪潮与生产力、世界体系、人
类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说明亦可。(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材料明代江南田赋繁重,农民大批逃亡,赋税拖欠。明宣宗派周忱以江南巡抚身份调查处理税粮积欠
问题。当时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军船给之官,民则僦(租赁)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他与漕运总督陈碹议定,改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再则漕军接运至通州。运输要加耗,“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对此,他创“
平米法”,不分大户、小户,均按正米及耗米合计。后来,他对原来税重的地方征收金花银,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其他辅助措施。在他去职后,江南人民怀念他的政绩,给他建造生祠,他的改革还为明朝中后期赋役改革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周志斌《明代周忱苏松赋役改革述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注重公平;重视保护农民利益;内容多样。(2)意义: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白银货币化,增加政府收入;为后世改革提
供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不分大户、小户,均按正米及耗米合计”可知注重公平;根据材料“他对原来税重的地方征收金花银,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可知重视保护农民利益;根据材料中的改革内容可知
内容多样。(2)意义:根据材料和第一小问的答案,可从对农民,对国家,对后世等角度无分析,具体分析可知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白银货币化,增加政府收入;为后世改革提供借鉴。16.材料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盟国领
袖终于可以开始想胜利以及未来世界的大格局了。丘吉尔希望重整英国、法国,甚至战败德国之实力,再加上美国,就可以和东方的苏联势力抗衡。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苏、英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理事的角色来维持和平,对付潜在的恶棍。斯大林决心以战胜国的姿态要把俄国的影响力伸入
到欧洲中部,并且预备把苏联军队征服的国家,变成缓冲区以保护俄国,防止未来德国入侵。不管是多么不可避免,大战结束留下一个地缘政治大真空形势。权力均衡已毁,广泛的和,约依然虚幻难捉。世界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分裂为两大
阵营。战后时期将成为一段漫长痛苦挣扎、以达成战争结束前即已困扰各国领袖的和解方案的时期。——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美、苏三国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构想对战后世界秩序形成产生的影响。【答案】(1)构想:英国:在欧洲重建传统的势力均衡体制;美国:建立大国主导下的集体安全制度;苏联:在中东欧扩张领土与社会主义。(2)影响: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奠定基础;播下战后矛盾与对抗的种子。【解析】【详解】(1)构想:英国:
根据材料“丘吉尔希望重整英国、法国,甚至战败德国之实力,再加上美国,就可以和东方的苏联势力抗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重建传统的势力均衡体制;美国:根据材料“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苏、英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理事的角色来维持和平,对付潜在
的恶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大国主导下的集体安全制度;苏联:根据材料“斯大林决心以战胜国的姿态要把俄国的影响力伸入到欧洲中部,并且预备把苏联军队征服的国家,变成缓冲区以保护俄国,防止未来德国入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东
欧扩张领土与社会主义。(2)影响:根据材料“不管是多么不可避免,大战结束留下一个地缘政治大真空形势。权力均衡已毁,广泛的和,约依然虚幻难捉。世界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分裂为两大阵营。战后时期将成为一段漫长痛苦挣扎、以达成战争结束前即已困扰各国领袖的和解方案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后世
界秩序的形成奠定基础;播下战后矛盾与对抗的种子。17.材料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由汪荣宝等负责拟订《中央官制改革方案》,他强调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坚持以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原则来制定中央官制。之后,他参与编纂、修订的法律、法规和草案达22部之多,其中《大清宪法草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完整
的宪法草案。1911年,在立宪运动的大潮下,汪荣宝等还组织成立了政学会。民国初年,私人草拟宪法蔚然成风,汪荣宝也起草了《宪法草案》,表达他的民主共和立宪思想。1913年,国教成为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汪荣宝等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国民教
育以孔子教义为本,他在制宪会议上充分论证儒家传统之根基价值,终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通过为宪法草案。在汪荣宝的身上,民族性与近代性并存,其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同时又经由日本接受西学,倾
向支持改革。——摘编自陈新宇《从礼法论争到孔教入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汪荣宝主张“孔教入宪”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汪荣宝对于宪政建设的贡献。【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儒家思想;儒学有其合理的价值
;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受儒家思想和西学的影响。(任答3点)(2)贡献:推动建立与宪政相适应的官制改革;组织立宪团体,参与立宪运动,研究宪政思想;起草宪法草案,编纂、修订法律,推动法律的近代化。【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1913年
,国教成为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汪荣宝等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国民教育以孔子教义为本,他在制宪会议上充分论证儒家传统之根基价值”、“1913年,国教成为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汪荣宝等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国民教育以孔
子教义为本,他在制宪会议上充分论证儒家传统之根基价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儒家思想;儒学有其合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受儒家思想和西学的影响。(2)贡献根据“他强调责任
内阁和三权分立,坚持以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原则来制定中央官制”可知他推动建立与宪政相适应的官制改革;根据“在立宪运动的大潮下,汪荣宝等还组织成立了政学会”可知他组织立宪团体,参与立宪运动,研究宪政思想;根据“汪荣宝也起草了《宪法草案》,
表达他的民主共和立宪思想”可知他起草宪法草案,编纂、修订法律,推动法律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