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49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PPT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1 页
  • 大小 3.657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49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49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49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49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pptx,共(51)页,3.65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8d702e1ebe56a825b97e40a43086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古诗阅读与鉴赏板块六前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一、古诗的语言特点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

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1.语言“变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

用和动词活用现象。示例: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

变绿”。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2.语言“变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

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示例: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3.语言“省

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示例: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②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1.常见章法结构二、古诗的章法结构律诗常见结构①四分法:起承转合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

层,后两联为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绝句结构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1)“起”定基调起,即

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明呼应标题。(2)“承”起续境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并紧

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但它不是“起”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3)“转”造波澜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

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转”句上做文章。(4)妙“合”主旨合

,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

感主旨。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

知诗歌中的难点。(二)词的章法结构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

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

为“造势”。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

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2.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

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怀古。3.词的结尾非常紧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

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问作结。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后面写果等。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学案49复习任务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与间接路径(作

者、注释和试题)。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读懂启示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宋代欧阳修/文同七言绝句咏物诗①从时间上看,多读读唐诗宋词。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近体诗,尤其是律诗(以七律为主)。③从题材上看,既要关注传统的

题材诗,如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更要关注新高考背景下选材由传统到注重古诗的交际属性的趋势,熟悉寄赠诗、酬和诗、干谒诗等题材类型。④从作者上看,多读读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写的陌生作品。⑤从内外结合看,多注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歌的联系。高

考近年来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关联。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唐代王勃五言律诗送别诗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代魏了翁宋词节令诗新高考Ⅱ卷《送别》唐代李白古风送别诗考情微观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宋代陈师道七言律诗酬和诗①从时间上看,

多读读唐诗宋词。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近体诗,尤其是律诗(以七律为主)。③从题材上看,既要关注传统的题材诗,如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更要关注新高考背景下选材由传统到注重古诗的交际属性的趋势,熟悉寄赠诗、

酬和诗、干谒诗等题材类型。④从作者上看,多读读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写的陌生作品。⑤从内外结合看,多注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歌的联系。高考近年来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关联。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宋代辛弃疾宋词闲适诗新

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唐代杨巨源七言律诗寄赠诗新高考Ⅱ卷《示儿子》宋代陆游七言律诗教子诗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的信息有:根据下列标题,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标题蕴含的信息白下驿饯唐少府(1)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2)①交代诗的题材(送别诗)。②交代送别的地点(白下驿)、对象(唐少府)和方式(饯)。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②诗歌写作的时间(人日)、地点(南山)、对象(应懋之提刑)及事件(约南山游)。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3)苦笋(

4)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②表明诗的题材(奉和诗)。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赠别郑炼赴襄阳(5)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6)①交代诗的题材(赠别诗)。②交代别之缘由(赴襄阳)。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交代事件(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特别提醒规避读标题的误区①《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

”“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能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二)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

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片。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诗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

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类型阐释示例显性词语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

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隐性词语①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词语叫“景

物语”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②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

“尚”“犹”等词语。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请找出下面这首诗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鉴赏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第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

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第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第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做法。诗中没有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从诗作主旨来看,此诗深刻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有愁—知愁—掩

愁—解愁—触愁—悔愁。诗歌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1)显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隐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悔将少妇对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忽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

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活动二掌握读懂古诗的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一)联作者,知人世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

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题目会提供相关注释,有的因为是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需要考生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二)读注释,明暗示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

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注释作用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暗示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

思想主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和相关诗句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链接他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要把注释当成正文来读!(三)借试题,巧理解高考古诗鉴赏第1题是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的帮助极大,所以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四个选项一般

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如同文言文阅读内容概括分析选择题一样,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2021·新高考Ⅰ)阅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

不要。雨花社:佛教讲经的集会。鉴赏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他35岁进士及第,仕进之路虽然慢,却比较平顺。白居易在朝为官时,他们经常以诗书往来。杨巨源虽然比白居易大了十几岁,但非常钦佩这位青年才俊的文学造诣,白居易也同样

对这位长者非常尊重,他们很快就成了忘年交。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心情郁闷,深处异乡又缺少知音,甚至一度想皈依佛门。杨巨源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并依然相信他前途光明。因为杨巨源挂念白居易,所以寄赠了这首七律。开篇以两个问句展开,颇有生趣。

诗人首先询问白居易是否适应了新环境,并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更牵挂他的安全。其实诗人一定知道了他的窘迫处境,所以次句才又追问,禅院是否住得习惯。“惠远”本指东晋时庐山东林寺的高僧,这里引申为白居易经常与当地的僧侣相处,逐渐地淡泊

名利,更有了归隐之心。诗人担心白居易经受不住打击,又受到禅宗的影响,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接下来就抒写了自己的态度:“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湓江发源于江西的湓山,并在九江汇入长江,它曲折绵长,仿佛一条蜿蜒的衣带;庐山

群峰耸立,其中香炉峰更是壮美秀丽。“衣带”二字,化用典故,隋文帝曾对仆射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诗人希望对方不要因为一心参禅,而忘记自己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诗人知道白居易博学多才,他一定能够领悟诗中的隐含意思。诗人深知白居易身在异乡,一定非常思念长安和亲朋,于

是又转而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末年关,白居易却归期不定,如同一只离群的大雁,音讯全无;更像生病的飞鹤,纵然经常眺望京城,却因为远隔千里,而不能看见长安的宫阙。“离鸿”“病鹤”,都形象地刻画出白居易处境之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忘年之交的关心。其

实诗人何尝不感到孤独,友人远离,自己也因为大事小情而感到身心俱疲,时常想早点退休,却又身不由己。诗人还是希望白居易不要灰心丧气,更不可沉迷于佛禅,而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莫谩拘牵雨花社”,这一句也化用典故。梁武帝时,曾有

云光法师讲经于雨花社,并有幸获得天雨赐花。白居易好佛,故此句劝其不要拘牵于浮屠,从而消磨了锐气。最后一句充满期待,诗人热心地开解对方,虽然身处困境,但前途远大,不可荒废一日。白居易若读到这首诗,也一定会感怀于这番深情。杨巨源的这

首七律措辞委婉,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意。诗人欣赏白居易的不凡才华,也为其坎坷遭遇而感到不平。可是诗人不愿看见朋友继续消沉,“青云依旧是前途”,这一句既是对白居易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鞭策和鼓舞。全

篇虽然没有滚烫的话语,却充满温情,人生若能有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请在理解正文、结合注释并联系题干的基础上,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内容。整体读懂诗意夸赞中有宽慰思念中有同情劝告莫沉湎于佛事,鼓励前途青云1.下列对这首诗

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

,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精做试题√“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错。“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湓浦曾闻似衣带”意即“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

表现的是湓水的蜿蜒之美,并非表现朋友之间的情谊。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

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读懂读透题目的意旨是得分的关键,这道题尤其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我们要特别琢磨“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味,这不同于“含有”或“表达了”,这个“已包含”暗示着整首诗多处表

达“劝告”之意,只是这一句比较“委婉”,这样就要作如下思考:第二句是不是有委婉劝告的意味,还有哪些诗句在劝告友人,具体劝告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更直接显豁的表达,这一句与其他的劝告诗句又有什么关系。第二句的字面意思是,东晋惠远高僧修行的东林寺你去住过了吗?言外

之意是,你被贬之地有名胜古迹,可以寻幽探胜。颔联承接此意,继续用美景宽慰。尾联照应东林寺,劝告友人东林虽好,但还要以前途为重;佛教虽可以使人超脱苦难,但不可忘却再上青云的追求。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