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共(23)页,877.5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fe2dad3713efafe65e92e36dcd1b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下学期高二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与b、c、d基本相同B.b、c、d的渗透压90%以上均来自Na+和K+C.b是组织液,
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D.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b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内液,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d表示血浆。【详解】A、a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bcd表示细胞外液,占体液1/3,成分也
存在差异,如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A错误;B、b、c、d的渗透压90%以上均来自Na+和C1-,B错误;C、b是组织液,绝大部分渗入d血浆,少部分渗入c淋巴,C错误;D、花粉过敏时,组织胺的释放引起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收导致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2.人体内环境稳态主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
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C.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的作用D.若信息分子D浓度偏高,会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作用,增加信息分子C的
释放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细胞因子。【详解】A、进入低温环境后,进行神经
-体液调节,进而增加产热量,则图中信息分子A、C释放量增加,而寒冷时,排尿量增加,则B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B、甲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乙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则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局限、反应迅速
,B错误;C、信息分子E是细胞因子,其作用方式是直接与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接触,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C正确;D、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若偏高,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减少信息分子C的释放,D错误。故选C。3.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
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需要完整的
反射弧参与。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详解
】①严重腹泻后,需补充水分和盐分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错误;②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②错误;③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
弱等现象,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中兴奋型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而抑制型递质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④错误;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⑤错误;⑥由于甲状腺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
量低于正常值,⑥正确;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缺少胰岛素,因此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减慢,⑦错误。综合以上可知,只有③和⑥两项正确。故选B。4.“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
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调控的结果C.赤霉素通过抑制D
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即DELLA蛋白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够解除该蛋白的阻遏作用,进而促进解除
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抑制。【详解】A、赤霉素主要由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部位合成,A正确;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正确;C、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
蛋白的阻遏效果,说明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由题“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知,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
正确。故选C。5.向某哺乳动物体内按一定方式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B.抗n抗体在第42天后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它与抗原结合后被效应T细胞裂解C.第28天注射m抗原后,机体内
的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若第56天再次注射n抗原,之后机体内抗n抗体的相对浓度将明显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1、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详解】A、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错误;B、抗体和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C、再
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第56天再次注射n抗原,其会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则抗体浓度将明显上升,D正确。的的故选D。6.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MHCⅠ和MHCⅡ类分子,MH
CⅠ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主要作用是以抗原-MHCⅡ类复合体的形式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人体所有的细胞上都存在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可呈递抗原-MHCⅡ类复合物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Ⅱ类分子的吞噬细胞D.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效
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
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
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A、MHC分子
是标志性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在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A正确;B、由题意可知,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可呈递抗原-MHCⅡ类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B正确;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Ⅰ类复合体的细胞,不会攻击抗原-MHCⅡ类复合物的细胞,C错误;D
、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成为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攻击对象,D正确。故选C。7.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图所示的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丙、丁对照,说明脱落酸可以延缓叶片的脱落B.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C.若对乙、丙进行单侧光照射,则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D.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激素对棉花落叶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丙、丁的自变量
是去除顶芽后,在侧芽部位是否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乙、丙的自变量是去除顶芽后,在顶芽部位是否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甲、乙的自变量在于是否保留顶芽及在去除顶芽的部位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是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的脱落,而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的作用。【详解】A.丙、丁的自变量为在侧芽部位是否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结果放置含脱落酸的琼脂块的丙组,其叶片比丁组脱落的时间早,说明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A错
误;B.四组棉花植株的处理相互对照,它们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而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说明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的作用,B错误;C.芽的尖端能够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乙、丙的芽尖端已切,所以单侧光
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错误;D.实验使用了含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琼脂块,观察的因变量是叶片脱落的早晚,因此该实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D正确。故选D。8.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
杀手之一,图中甲为I型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正确的是()A.乙ab段与甲AB段相比,乙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B.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时尿液出现砖红色C.乙
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转化为脂肪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可知:甲曲线的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因此甲属于糖尿病患者;乙曲线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dL的范围内,属于健康人;ab段由于摄取葡萄糖溶液,
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d段开始运动,葡萄糖的消耗大于产生,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属于糖尿病患者,则胰岛B细胞受损,加工并分泌胰岛素少,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明显弱一些,而乙是健康人,此
时相关细胞器活动较强,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甲属于糖尿病患者,尿中含糖,乙属于健康人,尿中不含糖;因此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B正确;C、乙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开始运动,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C错误;D、在运动时,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量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D错误。故选B。9.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A.图甲中胚
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C.图乙茎3、茎4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
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以横向运输的形式从尖端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的快,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分析图乙,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使生长素向下运输
,所以2、4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3侧,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因此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分析图丙,A-B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增强,B-C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减弱,C点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C-D段抑制植物的生长。【详解】A.图甲
中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的快,发生的是横向运输,A错误;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的快,其生长素浓度接近图
丙中B浓度,B正确;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茎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才会抑制茎的生长,C错误;D.由于受重力作用,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D错误。10.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
尿崩症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后,测定其尿液渗透压的方法加以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比正常人弱B
.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C.禁水加压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显著降低D.禁水加压后,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答案】C的【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
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后即失活,因此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
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详解】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比正常人弱,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A正确;B、肾性尿崩是肾脏对ADH敏感性
缺陷引起的,所以患者体内ADH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B正确;C、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中枢性尿崩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错误
;D、禁水加压实验后,因为肾性尿崩患者的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补充ADH几乎不起作用,患者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D正确。故选C。11.下列关于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
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B.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C.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
物分布的地域性由光照决定【答案】D【解析】【分析】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其中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
上是由温度决定的。【详解】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树干上
形成了颜色较深的带,A正确;B、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B正确;C、随着季节轮回,气温周期性变化,植物发芽、开花、落叶、休眠,生命活动的节
奏追随着季节的步伐,说明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D错误。故选D。12.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
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E液K+浓度
更低B.乙图,E液Na+、K+浓度都更高C.丙图,E液Na+浓度更低D.丁图,E液K+浓度更高【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使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神经细胞
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多;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不能产生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高,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详解】AB、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
明E液K+浓度与组织液相等,动作电位比甲图的高,说明E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多,E液Na+浓度比组织液高,AB错误;C、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E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即E液中Na+浓度更低,C正确;D、丁图中神经细
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高,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E液K+浓度更低,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3.如图是心脏灌流装置示意图。科学家把一只蛙的心脏(甲,带有副交感神经)取出,将其与灌流装置的玻璃导管相连,导管内注入
生理盐水(灌流液)使其仍然跳动。甲心脏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另一个玻璃导管流入另一只蛙的离体心脏(乙,已去除副交感神经)中。电刺激甲心脏的副交感神经,甲心脏心率减慢,乙心脏心率未受影响,但甲心脏中液体流入乙心脏后
,乙心脏的心率也开始减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给蛙心脏灌流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心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B.甲心脏流向乙心脏的液体中导致乙心脏心率减慢的物质不可能是肾上腺素C.刺激甲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减慢属于非条件反射D.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可能与副交感神经产生的神经递质有关【答案】BD【解析】
【分析】1、图中由于灌入心脏甲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到另一个已去掉迷走神经的心脏乙时,心脏乙的跳动也立即减慢下来,说明迷走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跳的减慢。2、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
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详解】A、给心脏灌流生理盐水的目的维持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肾上腺素会使心跳加快,因此甲心脏的液体中导致乙心脏心率减慢的物质不是肾上腺素,B正确;C、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甲心脏
的副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减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C错误;D、副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肌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与副交感神经产生的神经递质有关,D正确。故选BD。14.研究发现,脱落酸(ABA)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
,同时可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而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CK)可以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赤霉素(GA)能够抑制DELLA蛋白发挥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B.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脱落酸通过抑制种子种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D.图示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激素调节、环境调节【答案】BCD【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CK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ABA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导致种子休眠。GA抑制DELLA蛋白的合成,
使GAMYB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萌发,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由分析可知,ABA可导致种子休眠,而GA可解除种子休眠,因此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C、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既能抑制G
AMYB基因的表达,又能促进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种子萌发,C错误;D、图示没有说明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错误。故选BCD。15.在特殊情况下人体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
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图1)。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抗体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图2中抗体是由垂体合
成的B.两图中的抗体均能阻碍相应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C.与正常人相比,图2患者体内激素X含量增加,激素Y含量减少D.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均可通过注射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来缓解病情【答案】BC【解析】【分析】1、由甲图可知,重症肌无力是因为突触后膜上与乙酰胆
碱结合的受体与抗体结合而不能和乙酰胆碱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由乙图可知,Graves氏病形成的原因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Y激素受体并发挥作用.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对该抗体没有反馈调节,因此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详解】A、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B、肌无力和Graves氏病均为抗体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阻碍了相应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结合,B正确;C、与正
常人相比,图2患者的X是甲状腺激素,该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有相同作用,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会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Y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白细胞介素属于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因此均不能缓解,D错误。故选B
C。1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散热量随条件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时,散热量较少,且维持在一个值基本不变,所以25℃是人体最适温度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因为产热量增加C
.时间t2开始阶段,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D.时间t3以后,散热量比t1时多,产热量也比t1时多,体温维持平衡【答案】ABC【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这样才能维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
时→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由于内外温差加大,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但两者依然处于动态平衡。【详解】A、当环境温度为25℃时,由于人体温度和环境
温度的温差较小,散热量较少,则产热较少,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时的温度未必是最适温度,A错误;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则散热量大幅度增加,机体通过调节使得产热
量增加,才能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C、时间t2以后,机体通过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机体散热量减少,从而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错误;D、时间t3以后,散热量比t1多,而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均会使得产热量也比t1多,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正确。故
选ABC。二、非选择题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
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
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3)人在剧烈运动时,交
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此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
或“激素”)。【答案】(1)①.大脑皮层②.B、C(2)①.胰岛素②.丙(3)①.(特异性)受体②.神经递质【解析】【分析】分析图1,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与肾上腺分泌活动增强,从而使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血糖浓度变化时,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细胞,使胰岛细胞分泌
相关激素,作用于肝脏和肌肉调节血糖。分析图2,甲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储存在垂体中,通过垂体释放,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调节;丙表示相关的内分泌腺体直接受神经中枢的调节,例如血糖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产生相关激素。【小问1详解】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从图1可以看出,分泌量明显增加的是B甲状腺素与C肾上腺素。【小问2详
解】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图2中的丙模式。【小问3详解】交
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因此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的过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18.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________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
________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
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_______,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______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
引起严重后果。(3)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需完成RA动物
模型的制备,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①②③④分别对应________(填字母)。的组别前期处理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后期处理正常对照组①关节不肿胀③造模组注射弗氏完全佐剂②模型组:④姜黄素组:注射姜黄素注
:弗氏完全佐剂为细胞免疫刺激剂。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b.注射生理盐水c.注射姜黄素d.关节肿胀e.关节不肿胀【答案】(1)①.自身免疫②.特异性受体③.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①.减退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ACT
H)(3)bdbb【解析】【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3、在设
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等量性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
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小问2详解】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CRH、ACTH减少,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
后果。【小问3详解】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姜黄素。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根据题意可知,“造模组前期需完成RA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而造模组
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两组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分别为:关节不肿胀和关节肿胀。后期处理仍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正常对照组仍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同样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姜黄素组需要注射等量的姜黄素。故①②③④分别对应b
dbb。【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特异性免疫调节的过程,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点,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以及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能够根据题图信息答题。19.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进一
步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拟南芥植株,进行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1)研究人员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
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起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综合图2的结果,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2)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生长素沿主茎运输时,独脚金
内酯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科研人员采用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实验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_______(填“NAA”或“GR24”),在固体培养基_______(填“A”或“B”)中施加适量的_______,一
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②对照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相同物质,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该假设正确,则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抑制②.通过促进NAA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2)①.NAA②.B③.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④.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解析】【分析】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单独的GR24处理对侧枝生长抑
制作用不明显;单独使用NAA对侧枝生长有抑制作用,效果比单独施用GR24明显;生长素+独脚金内酯处理,对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据此推测可知,独脚金内酯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小问1详解】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
独使用NAA的对侧枝生长起抑制作用;NAA和GR24同时使用,对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由此可推知,GR24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小问2详解】①本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
主茎运输的假设,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由于独脚金内酯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因此应在固体培养基B中加入适量的GR24。②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
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或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B中不加入GR24。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如果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则说明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0.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
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1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据甲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
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__有关。(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
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一种即可)。(4)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答案】(1)①.兴奋②.流动性(2)识别谷氨酸、运输Na+(3)①.升高②.抑制突
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4)协助扩散【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示意图,大致过程是:①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引起②Ca2+内
流,进而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谷氨酸通过突触前膜释放,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引起⑤Na+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图乙中曲线1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AB段细胞内Na+含量上升,说明是由Na+内流引起的
,表示产生动作电位,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小问1详解】据甲图判断,释放的谷氨酸引起Na+内流,因此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③是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N
MDA结合,引起⑤Na+进入突触后细胞内。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小问3详解】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Na+增加,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要通过抑制
Na+内流达到目的,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等来抑制兴奋的传递过程。【小问4详解】AB段Na+的跨膜运输为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方式是协助扩散。【点睛】本题考
查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具体调节过程如图1
所示,图中“束缚态IAA”无生物活性)。某研究小组为探究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设计对照实验探究萘乙酸(NAA,生长素类似物)和GA对豌豆茎段伸长生长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本题图1中涉及的“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1)图1中IAA的前体物质X是___________,a、b、c表示的调节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用“+”或“-”表示)。(2)结合图1信息并根据对照
实验设计思路,图2所示的B组、D组处理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GA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色氨酸②.+
、+、-(2)①.加NAA②.不加激素(3)①.降低②.大部分营养物质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解析】【分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结合题干,分析图1,生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X是色氨酸,GA通过a、b、c三个过程调节IAA的水平,从而促
进植物的生长。因此GA对IAA的调节效应应该为促进其合成,抑制其分解。分析图2,该实验是探究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根据题干信息,GA和IAA促进植物的生长,D组应为对照组。【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生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X是
色氨酸,GA对IAA的作用效果应该为促进其合成,抑制其分解,a、b、c表示的调节效应分别是+、+、-。【小问2详解】GA和IAA促进植物的生长,根据实验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组处理方法为加NAA,D组应为对照组,处理方法为不加激
素。【小问3详解】用GA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促进茎部细胞的伸长,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营养物质用于营养生长,而是输送到稻穗的营养物质减少,稻谷产量降低。【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以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题干信息对生物学的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正确判断。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