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8)页,70.4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a50b0e296cc8509e4cb69eb10ae8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周练(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而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
变化。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
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
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
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
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
变的过程。此过程中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材料二:在各类应用软件推动下,数字阅读日渐普及。数据显示,全民阅读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大众阅读用户规模和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
,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数字阅读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说。2019年是5G商用之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
术必将对数字内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未来,面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数字阅读产业将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和场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
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摘编自《5G:打开数字阅读大市场》)材料三:“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
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
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
全都与你无缘了。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
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后,碎片化学习时
代来临,这意味着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亟待转变。B.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诞生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从而为学习者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切实保证。C.材料二用强有力的数字证明我国已进入数字阅读时代,特别是5G技术的运
用将使人们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D.材料三从“阅读速度快”与“获取知识散”两个方面论证了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与材料二的观点正好相反。2.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由于手机的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时刻处于一种高度紧
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B.碎片化阅读虽有助于尽快获取多元信息,但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如果缺乏特定目的,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延展阅读领域,也难以汇聚成深度的认识。C.虽然我们
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了无目标、无中心、无深思的“三无”浏览。D.上海一直都是时尚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阅读习惯上也紧扣时代脉搏,81%的上海读者会看电子书,上海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和对电子阅读的接受度,均
高于全国水平。3.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教材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们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呈现方式几乎都可以进人互联网。比如迁移到网
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B.网络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为人类建造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C.网络时代应该多关注农村、西部等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离退休老人、家庭妇女等较少上
网的群体,加强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D.目前,网络发展如火如荼。一旦它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我们极有可能被网络所奴隶,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请简要说明。5.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建议。(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四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
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
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
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
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所悲者!想
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
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
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
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
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
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
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
耻辱情烈死金钏》)6.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②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
我知己,奈我薄命何③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④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
②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在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后,又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既补前事,又远伏后来宝钗规劝一节,且写出了湘云、宝钗两人在规劝宝玉方面的共同之处。B.黛玉执着于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宝玉心意相通,尽管为爱情整
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内心仍蕴积着对仕途经济的反抗情绪,被宝玉视为“从不讲混账话”的知己。C.宝玉为黛玉“拭泪”,黛玉为宝玉“拭汗”;两个人虽都有“万句言语”,但一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一个是不知从何说起;两处都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心理。D.对宝钗、湘云、黛玉三人在
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之后,宝玉终于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你放心”三个字言简义丰,表达出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8.选文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选文是《红楼梦》的经典片段,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情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
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
实同古义。”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
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B.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11.下列对文
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多为“太宗”。B.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就是宫殿的台阶下,后来演
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D.顿首,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也是书信用语,表示致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论君道,百姓为要。他说不能损害百姓利益,不能扰害百姓,也不能说不合事理的话,魏征认为这符合古理。
B.太宗论财物,妄受殒身。他认为用宝贵的性命来博取财物,比用明珠弹射鸟雀还得不偿失,为此而死,实乃可笑。C.太宗论贪鄙,鉴戒奢侈。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D.太宗论君臣,生死与共。他认为朝政不管是混乱还是安全,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子进直言
,君主纳忠谏,古来所重。13.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实施仁义的认识。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
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
“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
,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16.“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
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中作者由个人身世想到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相》
中以美妙的春景反衬出作者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拟行路难(其四)》中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
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你说说看。鲁侍萍(1)。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
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2),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
朴园(汗涔涔地)哦。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
吗?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后来,后来
,——你知道么?”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C.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19.请在文
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台词,使整个对话语意连贯,内容贴切。20.潜台词是指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能领悟出来的言语。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面三句话的潜台词。①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②亲戚?③哦,——那用不着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
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一倍。②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自然村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④村落消失了,儿
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⑤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而是最大程度改善“留守者”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能性。语文周练(二)一、现代文阅读(3
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
而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上
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
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
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
,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如何将碎片
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
除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材料二:在各类应用软件推动下,数字
阅读日渐普及。数据显示,全民阅读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大众阅读用户规模和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
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数字阅读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说。2019年是5G商用之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必将对数字内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未
来,面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数字阅读产业将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和场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摘编自《5G:打开数字阅读大市场》)材料三:“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
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
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
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
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后,碎片化学习时代
来临,这意味着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亟待转变。B.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诞生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从而为学习者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切实保证。C.材料二用强有力的数字证明我国已进入数字阅读时代,特别是5
G技术的运用将使人们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D.材料三从“阅读速度快”与“获取知识散”两个方面论证了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与材料二的观点正好相反。A项,“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与“碎片化学习时代来临”无先后关系;B项,“提供了切实保证”错,“新媒体诞生”只能使学习者的“闲
置”时间得到利用,要想“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因此“提供了切实保证”错。D项,“正好相反”不当,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的,不存在观点相反的问题。故选C。2.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D)A.由于手机的
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时刻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B.碎片化阅读虽有助于尽快获取多元信息,但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如
果缺乏特定目的,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延展阅读领域,也难以汇聚成深度的认识。C.虽然我们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了无目标、无中心、无深思的“三无”浏览。D.上海一直都是
时尚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阅读习惯上也紧扣时代脉搏,81%的上海读者会看电子书,上海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和对电子阅读的接受度,均高于全国水平。D项,陈述了上海市数字阅读的普及程度,材料三论述了快餐文化的
危害,提出应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的观点,D项与材料三观点无关。故选D。3.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教材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们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呈现
方式几乎都可以进人互联网。比如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B.网络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为人类建造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C.网络时代应该多关注农村、西部等地区的信息
化发展以及离退休老人、家庭妇女等较少上网的群体,加强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D.目前,网络发展如火如荼。一旦它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我们极有可能被网络所奴隶,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B项,“相对立”错,原文内容为“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网络语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说法太绝对。故选B。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4.(1)开始由阐述“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引出对“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分析;(2)接着论述“平民文化的兴起”和“新媒体的诞生”为
“碎片化学习”提供资源和便利;(3)最后论述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5.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建议。5.(1)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2)有意识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碎片化知识”进
行再加工,构建新知识体系。(3)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多抽出时间进行深度阅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四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
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
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
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
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
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
,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
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所惊者,;所叹者,!所悲者!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
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
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
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
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
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
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节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6.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②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
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③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④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语境是林黛玉的心理
活动,“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体现林黛玉内心情绪的变化,根据这些心理活动找到对应的内容。“果然是个知己”是“喜”,“竟不避嫌疑”是“惊”,“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是“叹”,“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
命何”是“悲”。故选A。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选文在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后,又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既补前事,又远伏后来宝钗规劝一节,且写出了湘云、宝钗两人在规劝宝玉方面的共同之处。B.黛玉执着于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宝玉心意相通,尽管为爱情整日以
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内心仍蕴积着对仕途经济的反抗情绪,被宝玉视为“从不讲混账话”的知己。C.宝玉为黛玉“拭泪”,黛玉为宝玉“拭汗”;两个人虽都有“万句言语”,但一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一个是不知从何说起;两处都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心理。D
.对宝钗、湘云、黛玉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之后,宝玉终于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你放心”三个字言简义丰,表达出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C项,“对比手法”错,这两处表现贾宝玉与林黛玉情意相投,彼此惺惺相惜,没有对比手法。故选C。8.选文表
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8.贾宝玉:①厌恶仕途经济,追求心性自由;②感情真诚纯洁。林黛玉:①执著爱情又敏感多虑;②具有叛逆精神。9.选文是《红楼梦》的经典片段,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情节。9.①贾雨村来访,老爷让宝玉会见,宝玉抱怨;②湘云用仕途经济规劝宝玉,宝玉
以黛玉未曾说过这些混账话反驳;③黛玉听到宝玉的话后,内心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不禁落泪;④宝玉向黛玉表明心迹,两人互诉肺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
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
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追求欲望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
,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征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
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
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
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
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无限度地征用劳役,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岂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
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
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为人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
,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
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才能够维持生命。”王佳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
,真是天下的大幸啊!(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B.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若安/天下
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安”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宾语是“天下”,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正”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宾语是“其身”,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太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多为“太宗”。B.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就是宫殿的台阶下,后来演
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D.顿首,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也是书信用语,表示致敬。D项,“顿首,……见面时行礼人低头拱手”错误,“顿首”不是“低头拱手”,应该是“以头叩地而拜”。故选D。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太宗论君道,百姓为要。他说不能损害百姓利益,不能扰害百姓,也不能说不合事理的话,魏征认为这符合古理。B.太宗论财物,妄受殒身。他认为用宝贵的性命来博取财物,比用明
珠弹射鸟雀还得不偿失,为此而死,实乃可笑。C.太宗论贪鄙,鉴戒奢侈。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D.太宗论君臣,生死与共。他认为朝政不管是混乱还是安全,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子进直言,君主纳忠谏,古来所重。C项,“太宗……他以隋炀帝为反面例子,
告诫臣子们不要任性放纵,奢侈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之人”错误,从文中来看,隋炀帝的例子不是告诫臣子,是告诫自己的,他说“帝王亦然”。故选C。13.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实施仁义的认识。13、①多施
仁义,百姓自然就会归顺;②实施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③不断将仁义推行下去,不能懈怠。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14.(1)(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2)(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
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
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
”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C项,“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16.“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16.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
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没有像诸葛亮-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
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父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个《梁父吟
》。诗人借诸葛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
→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
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
阳楼》中作者由个人身世想到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相》中以美妙的春景反衬出作者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拟行路难(其四)》中
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周朴园梅家的一
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你说说看。鲁侍萍(1)。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
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2),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吗?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这
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后来,后来,——你知道么?”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C)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C.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
——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作答时,应注意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本题涉及的是破折号的使用,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原因,对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
,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A项,破折号表示进行补充说明。B项,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解释说明。C项,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D项,表示解释说明原因。故选C。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台词,使整个对话语意连贯,内容贴切。19.(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
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2)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20.潜台词是指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能领悟出来的言语。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面三句话的潜台词。①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②亲戚?③哦,——那用不着了。20.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
根本就不是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在你面前。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一倍。②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自然村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
化根基的危险。④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⑤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而是最大程度改善“留守者”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⑥从“精准扶
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能性。【答案】①“一倍”改成“一半”;②去掉“大概”或“左右”;③去掉“根据”或“表明”;⑤在“改善”前加“满足”或删去“的合理诉求”①“减少了一倍”,搭配不当,“减少”“降低”这类递减性质的词语后面不能接倍数;②“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成分
赘余,“大概”与“左右”重复;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句式杂糅,“根据……”或“……表明”只能保留一种表达形式;⑤“改善‘留守者’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搭配不当,“改善”与“合理诉求”动宾不搭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
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