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说“木叶”》课件21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1)页,5.11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aefafd6572504c5655d751560565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把“落木”换成“落叶”可不可以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导入新课说“木叶”林庚1.理清文本脉络,感知行文思路。2.品味文中诗句,理解“木叶”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3.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木叶”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难点: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学习目标题目解说“说”是一种文体。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作者往往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对某些事物或某个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写法比较灵活。跟杂文大体相似。
《说“木叶”》就是借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形象谈谈诗歌语言富有的特点。暗示性整体感知内容,梳理行文思路!删去例子!划记观点!整理脉络提示: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行文思路说“木叶”引题正文结论“木叶”是古人钟爱的形象“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相差无几一字千金1段-3段
:是什么?4段-6段:为什么?7段:怎么样?“木叶”VS“树叶”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第一段列举了屈原、谢庄等四人的诗句,有何作用?2.在古代诗歌中少用“树叶”,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浓密繁茂,翠绿湿润叶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全期《古意》体会这几句诗
给你的感觉。(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木叶落木萧瑟凄凉结论:“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思考探究第二部分2、找出含有“高木”
与“高树”的诗句,概括其特点。3、找出含有“木叶”“落叶”“黄叶”“落木”的诗句,概括其特点。1、诗人们通常在什么场合使用“木”呢?4、概括“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木”的第一个特征:“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空阔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饱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饱含水分,繁密—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微黄与干燥,疏朗与绵
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特征联想(落)木(叶)树(叶)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荫满地枯黄总结“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
“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的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具有的问题。暗示性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
,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多义性表层义(概念义)深层义(言外义)木叶概念相去无几形象一字千金树叶第三部分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欧阳修《暮春门有感》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秦观《如
梦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合作探究:品味下面诗句中“落英”“落红”的意蕴,思考诗人为什么当用“落花”时而弃之不用,却钟情于“落英”“落红”?1、“落英”“落红”与“落花”相比,前两者雅致,后者通俗。2、“落英”状花瓣缤纷飘落之态,有一种动态美;“
落红”多是一副静态的画面。3、“落红”尽显花的明艳色彩,它是怀着满腔春恨,葬于泥土的,是凄美悲壮的意象,这是“落花”一词所不能勾勒的事物形象和不能透露的情味。课后作业1、积累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感知其丰富的意蕴。2、完成《
必刷题》49页信息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