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3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共(36)页,1.7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0e360d84b8d1ee6daca6264a5bb5c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素养目标1文化目标: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审美目标: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3语言目标: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4思维目标:
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资料链接文学常识作者介绍导入新课作者简介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
岑”。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这里的“行”和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表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题目解读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
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
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写作背景战争感慨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资料链接——边塞诗边塞诗梳理文意重点字词主要内容内容结构划分层次初读感知主要内
容本诗通过记叙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描写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从而热情地颂扬了士兵们英勇的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的现实。划分层次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
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
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写战斗:战斗艰苦,无法解围。写被困:征人怀乡,思妇断肠。写结局:国需良将,兵要体恤。该诗
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
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梳理文意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
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梳理文意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梳理文意艺术特色鉴赏诗句研读文本研读分析研读思考1.总结诗人描写“
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鉴赏诗句——第一层2.“本自”和“
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
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鉴赏诗句——第一层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4
.“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5.“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写出了什么?“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
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鉴赏诗句——第一层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2.“大漠”“穷秋”“塞
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的心境怎样?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杂风雨”天气恶劣。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营造了荒芜、衰败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鉴赏诗句——第二层3.鉴赏“战士军
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
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鉴赏诗句——第二层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一句征夫,一句
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鉴赏诗句——第三层2.“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
“阵云”“寒声”“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3.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久”
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鉴赏诗句——第三层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
,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鉴赏诗句——第三层1.为什么要提历史
上的名将李将军呢?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
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鉴赏诗句——第四层3.“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
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鉴赏诗句——第四层
研读分析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的战争?(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山川萧条极边土,辽远、开阔、荒凉。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3)一场催人泪下战争:战
士军前半死生,拼死作战、流血牺牲。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征夫思妇,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鲜明对比。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4)一场失败(腐朽
)的战争:将领骄傲轻敌,贪功冒进,纵情声色,腐败无能。(5)一场正义的战争……2.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
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研读分析思想艺术课堂小结拓展延
伸课文主旨拓展延伸艺术特色整理归纳课文主旨全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因而不像一般的边塞诗那样着重写民族矛盾,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写军中矛盾。与此相适应,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加强了艺术表现力。最后怀念李广作结,也是
用爱惜士卒、英勇善战的名将作标尺,对比诗中所写将领,给予无情的鞭挞。艺术特色1.本首诗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全景式地展示了戍边生活的各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此诗构思严谨,围绕一次战
争的场景来写。全篇共二十八句,分为四层: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思想内容2.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②
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
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句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③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首先,大量运用对偶句;其次,全诗平仄相间,抑扬有节。艺术特色艺术特点3.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1)
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艺术特色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塞上听吹
笛夜上受降城闻笛高适李益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拓展延伸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
说明。(1)抒情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传情的手法。(2)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①高适诗通过描写明丽之景,表现了边塞的和平宁静;通过写明月下的笛声传遍关山,在思乡的同时表现了盛唐的豪情。②李益诗通过描述边塞
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芦笛声的凄清,衬托了征人思乡的迷惘和悲凉。拓展延伸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4.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
者。——高适《封丘作》5.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闻吹笛》6.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7.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8.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高适《听张立本女吟》9.万里
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素材积累—高适名句本节课我们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
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通过研读我们剖析了诗歌意象,赏析了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了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理解了剖析诗歌的思想内
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课堂小结小结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