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x,共(6)页,293.3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118f6face80343471af2fad476a9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春学期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2023.03.24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
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D.文字的发明2.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以下是最初文明出现于东亚黄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标志性图片,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A.神权与政权相结合B.农业与商业相结合C.专制与法制相结合D.君主
与民主相结合3.《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下面对古代文明描述正确的是()A.尼罗河流域流传着方舟传说B.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C.古代印度人发明了60进制D.汉谟拉比颁布法典宣扬君权神授4.雅典城邦的精
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5.上古时期某帝国在征服领
土的过程中,其军团推动行省城市的兴起。到2世纪中叶,帝国境内的城市星罗棋布,其中仅西班牙就有690座城市,高卢有近1200座,阿非利加有650座,希腊有950座,东部亚洲行省有5000多座城市。这个帝国是()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6.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9世纪西欧的这一誓词反映的制度是()A.奴隶制B.封君封臣制C.庄园制D.农奴制7.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
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称之为“撤回忠诚”。这反映了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8.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庄园法
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A.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B.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D.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9.在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
些做法()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10.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
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A.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B.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C.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D.教
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11.中世纪时,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被依靠城市市民支持的法国国王获取,并控制了西北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地区,进一步强化了国王的权力。这主要说明()A.王权的强大是法国获得领地的前提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源于城市自治C.王权与市民阶级根本利益趋向
一致D.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强化了封建王权12.1348-1350年英国大批下层教士为救护患者死于黑死病,有近20%的神父逃离职守,直到瘟疫退潮后才返回。为填补因死亡或逃走造成的教职空缺,教皇临时任命大批目不识丁的教士,他们担任教职后
“为无穷的贪欲所染,对灵魂之事不闻不问”,乘机大发瘟疫财。由此可知黑死病()A.加速了中世纪教会的衰落B.使人们对上帝产生了信仰危机C.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D.使人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13.《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
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榀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该地()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
遗产B.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4.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如大不里士一巴士拉丝绸之路,阿克曼一里沃夫商路,控制了黑海的商品和原料到达伊斯坦布尔
的路线,控制了也门和亚丁至印度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据此可推知,当时奥斯曼帝国()A.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B.通过商路进行军事扩张C.维护东西方贸易安全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15.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阿
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A.对外贸易较为活跃B.手工业高度发达C.农业发展相对落后D.航海技术已经成熟16.古代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欧洲孕育了小
麦文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这()A.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性B.说明了各文明是孤立发展的C.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表明农业的起源至今无定论17.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
航路。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A.开辟新的远洋航线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C.推动世界市场建立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18.葡萄牙在15世纪末是航海领域的急先锋,这一时期的葡萄牙人可能经历()①向本
国参与发现“新大陆”的船员致敬②在市场上大力购买从印度运过来的香料③听见封建地主在抱怨生活越来越不容易④听说并参与环球航行的船队的水手招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
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D.成功开辟跨大西
洋航路20.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A.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21.明清
时期,传入我国的美洲作物有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B.欧洲加强了对亚洲、美洲的掠夺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D
.西方的世界殖民体系得以确立22.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口总数。”该
学者的观点()A.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B.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C.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D.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23.1573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首航标志着由哥伦布开启的西班牙人新航路的真正
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与葡萄牙人建立起的太平洋西部航线在南中国海交汇时,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A.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B.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C.建立了以菲
律宾为主的东西贸易通道D.确立了葡萄牙人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24.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市场的扩大,许多商品的交易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现货来进行,买卖双方只需订立一纸合同即可成交。这体现了()A.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C.商品经营方式的创新D.欧洲价格革命的蔓延25
.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A.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B.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C.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D.工业革
命时代迅速到来26.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于评价哥伦布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A.人种不同B.价值观不同C.评价角度不同D.
意识形态不同27.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
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材料反映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联系的加强C.海外扩张和掠夺D.商品经济的发展28.薄伽丘认为,正是因为人类有意识地维持了火种并发明了相关的技艺,“才导致
最初社会组织的形成、语言的发明与住房的建造”。据此可知,薄伽丘()A.认为技术创造了世界B.主张享受世俗的现实生活C.肯定了人类的自主性D.鼓励人们探求自然知识29.有人认为:“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
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这一观点表明文艺复兴()A.一切以人为中心B.冲破了教会的思想禁锢C.推动文学艺术
的创新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0.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A.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B.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C.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D.社会大众支
持金融发展31.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A.适应了资产阶级
的经济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32.18世纪的法国出现了所谓的“牛顿主义”,牛顿主义者把牛顿在近代物理学革命中运用的“科学理性”推广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照搬到人文社会领
域。这可用于说明()A.科学发展冲击了宗教神学B.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理性原则C.科学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D.牛顿对近代物理学贡献巨大33.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思考更侧重于追求()A.个性解放B.政治自由C
.信仰自由D.批判神学34.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35.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英国几乎有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时为止,那几十年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构成了英国革命。”那几十年中发生了A.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B.民众攻占巴士底狱C.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
》D.率先进行工业革命36.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
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激化37.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
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A.解放黑奴势在必行B.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C.种族歧视得到默许D.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38.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行分立”的政治结构,世袭的皇帝高高在上,享有
行政、军事大权,可以任免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享有的立法权也很有限,既受联邦议会的抑制,又受皇帝的限制。材料反映了()A.德国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德国的民主政治不够成熟D.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39.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
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分布不平衡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40.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都使本国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
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要么服务于市民的需求,要么在男女修道院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波兰,
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意大利北部以及低地国家拥有当时最密集的城镇网络。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
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在德意志邦国,3000座城镇中只有约200座人口超过1万。材料二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
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许多西欧城市中商界精英不断增长的财富显
示出他们的发展相对不需要依附土地贵族。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
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
的主要特征,并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7分)42.对外贸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近代以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从雏形到最终形成,极
大促进世界各地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外国货品免税政策虽然改为按比例征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
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已不受限制,基本是往来自由,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朝末年,口
岸的执法官员在贸易过程中恣意抽税,对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开放也只是在禁而不止的情况下采取的被迫措施,并且限制颇多,根本谈不上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材料二马尼拉(菲律宾)大
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西班牙人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中国商人先把商品卖到马尼拉)他们把中国商品从菲律宾运往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运来了中国的生丝、绸缎,它们质量精美、价格低廉。1600年,西班牙当局对当地的养蚕业加以限制,断绝了本地蚕丝
的供应,源源不断输入的中国生丝,成为墨西哥工厂的原料,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并
分析其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明朝对外贸易相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何不同。(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外贸易的意义。(4分)43.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
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4分)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
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5分)(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