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ocx,共(30)页,83.9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f94a6eb5c4c1fe6fd9f4d24d3b27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度磐安二中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时间:2020年11月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蔡钻杰审核人:吴双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答
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
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共15分)1.(本题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jú)子州头,眺.(tiào)望着湘江碧水缓缓东流。B.在潘洗尘的笔下,校园生活和学子心态变成了流淌.(tǎng)的画卷、起伏的旋.(xuàn)律,
分外生动、鲜活、美丽。诗行间奔泄着一股朝气蓬勃、激情澎湃的青春潮,直击心灵,让人共鸣。C.《致橡树》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jìng)的感情蕴含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
的、伟大的。D.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yì)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
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橘子州.(洲)B项,旋.(xuán)律奔泄.(泻)D项,狭隘.(ài)丰富多采.(彩)。本题选C项。【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
:1、博闻强识。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翻印了一部分资料——《常见
的别字汇编》和《易混字的分辨》,供同学们平时强化识记。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⒌学会以义辨形。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
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
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固然..由于天
资,另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甲]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乙]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六根清净....,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丙]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
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左右..逢源..。这就是忙中静趣。(改编自朱光潜《谈静》)2.(3分)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然B.六根清净C.偶尔D
.左右逢源3.(3分)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D3.A【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
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
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D项,应为“油然而生”或“层出不穷”。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主语一般是人,而语境中主语是“无穷妙悟”。不合语境。故选D。3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需熟悉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读懂语句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一些特殊用法。根据冒号“一冒到底”的原则,和句号搭配才表示一句话的结束。语境中,由“这个定律”判定,冒号的内容已经结束,应在“空间”后用句号点断。故选A。
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答案】C【解析】试题分
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B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使得”删去。D项,搭配不当,“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
”改成“两个人”。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
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①②⑥③④C.②④⑥③①⑤D.⑤②③⑥④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
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
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
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
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语言表达(共0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毋庸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
多巨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
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檀传宝提醒,“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劳动教育又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
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
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强调说。(节选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人民网)材料二: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乍一看,不免惊诧
,我们不是早步入以机械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了吗?提倡劳动教育,学生需要从事怎样的劳动?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情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我的身份就从学生转化为家里的劳动力,放下书包就去放牛、割草、挑水、生火和做饭。学校
每个月都会组织我们去十多里之外的山里摘茶叶,农忙时节去老师家里帮忙割麦,收花生……这些劳动实践是我重要的农村记忆,让我了解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苦与价值,理解了父母的付出与不易。劳动是我最痛苦也是最重要的“乡愁”与童年记忆。劳动很早就赋予了我
一个劳动力的身份,使我不再仅仅是一名乡下的儿童。反观现在,在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下,大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而无法自拔,还有一些学生依靠家长提供的
优越物质条件坐享其成。哪怕是农村孩子,很多也不知道他们吃的各种食物是怎么来的,更说不出各种农具的准确名称。城里的孩子被封闭在知识的“象牙塔”里,终日忙于课堂学习与课外补习。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忙于考驾照,参加有附加学分、奖学金倾斜的
功利性社会实践,却鲜有机会与城市发生实质性关联,很少参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了解城市生产与运转逻辑,谈不上是城市真正的“主人”。概言之,在现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下,劳动被严重遗忘,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与劳作实践,家长、学校
和社会不重视劳动,与城市和乡村脱节,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怎么办?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对于成长在乡村的学生来说,可以聘请熟悉乡村的能人,掌握乡村传统技艺的工匠,担任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导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了解当地农作物的育苗、施肥、生长、
成熟、收割、加工与销售等过程,系统讲述乡村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此基础上编写特色乡土教材,让乡村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和热爱乡村。各学校开辟乡村文化展示区,用于展示乡村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愁”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城里学生可以参与城市的公共卫生与环境治理、交通疏导等项目,让他们有机会熟悉城市治理过
程,理解城市治理逻辑,成为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城市学生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学生不了解城市的情况,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推进城乡校际互动,开展城市和乡村学校“结对子”活动,让城里学生深度参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
实践,感受传统乡村魅力,让乡村的学生体验现代都市文明,从而消弭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的互动与融合。“劳动”“劳作”的本质是将学习与劳动并重,治学与做人并举,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节俭勤劳的美德,在劳作中修已善群、服务社会、健全人格,通过劳动建构人与地方的紧密关系,根植地方依恋与归属感
,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节选自姚华松《智能化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劳动》,《中国青年报》)材料三:作为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往往被忽视。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劳动教育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响
亮。如今,劳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但是,当下劳动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无合作,学校劳动教育有盲区。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今天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却被弱化了。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成长”。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
往往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培养的是学生“单打独斗”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劳动时挑三拣四,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平时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体技能训练而无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这一问题值得学
校重视和改正。其次是假合作,家庭劳动教育存在误区。家庭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但当下的家长普遍持有“学习第一”的观点,这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了生长的土壤。尽管学校积极提倡劳动教育,但仍不免出现在家庭中“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的假合作现象。很多家长将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当成不必要的任务,甚至为孩子代劳。这样的假劳动、假合作是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避免的。最后是功利心,这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雷区。在小学低年级,学校会用多种形式的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如发小红花、校园币、贴花等。家庭中,家长则会对各项劳
动明码标价,如:扫地2元,洗碗3元……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更是目的本身。因此,劳动教育的重心应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避免在动机误区中越走越远。(节选自李向《劳动教育的问题,
价值及实现路径》)6.(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檀传宝教授认为,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注意挖掘学科内涵,还应该把劳动教育融人全部教育生活。B.要想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就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
C.只要“劳动”回归并加强教育,那种与城市和乡村脱节,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的现象就能消失。D.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位,弱化和异化是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的根本原因。7.(3分)根据三则材料,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檀传宝教授看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以及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可促使受教育者喜欢上劳动教育。B.在姚华松看来,不论是“乡愁”的根植还是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增强,都可通过实施劳动教育来实现。C.不论是用小红花等来激励劳动的行为,还是用明码标价的方式鼓励劳动的行为,都会将学生的
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D.劳动教育的重心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不要陷人动机误区。8.(3分)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解决材料三所提出的问题的一项是()A.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需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人手,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合作精神等纳入
他们思想体系的建设之中。B.劳动教育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其核心是劳动的价值观。无论是实施者还是接受者,只有认可劳动的价值,才可能从根本上落实。C.学习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使求学的兴趣依赖于严肃的思想,而不
是依赖于任何不合乎实际的表面文章。D.劳动教育以实践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学校应创设多样立体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9.(4分)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0.(6分)请从学校、家长与学生的角度
出发,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6.A7.C8.C9.材料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引论部分,从疑问与自身的劳动经历切人,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又显得生动有趣。在回归“劳动”的策略上,又能采用辩证分析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把道
理阐释得严谨而有说服力。10.①学校角度:努力取得社会的支持,综合利用自身场所与条件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劳动。②家长的角度:亲自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劳动,令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③学生角度: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要想在与
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就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错误。由材料一中的“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
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可知“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C项,“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的现象就能消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中说的是“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
题”。D项,“弱化和异化是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的根本原因”错误。材料三中,作者列举了当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方面为并列关系,不能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故选A。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能力。C项,“都会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说法绝对,材料三说的是“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故选C。8.本题考
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强调的是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不能够直接解决材料三中所提出的问题,文本中所说的“劳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不包括学习。故选C。9.本题考查论证特点。题干问的是在论证上的特点,那么可从观点的提出、论证
的方法、论证的结构等角度作答。对于材料二来说,文本提出观点的部分,先以疑问开始,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又重点结合自身的经历生动阐释,给人一种娓娓道来之感;而行文的后半部分重点给出了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采用了举例论证
的论证方法,给人一种无懈可击之感。而总体来说,材料二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10.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可从材料三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入手,材料三中的“无合作”“假合作”与“功利心”等问题,涉及
学校、家长与学生自身,然后结合前两则材料和生活实际综合思考即可。“首先是无合作,学校劳动教育有盲区。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今天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却被弱化了”“这与平时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体技能训练而无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这一问题值得学校重视和改正”,据此,可以提出建议:努力
取得社会的支持,综合利用自身场所与条件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劳动。这是从学校角度出发的。“其次是假合作,家庭劳动教育存在误区”“很多家长将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当成不必要的任务,甚至为孩子代劳。这样的假劳动、假合作是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避免的”,据此,可以建议:亲自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劳动,令
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是从家长角度出发的。“最后是功利心,这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雷区”“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更是目的本身”
,据此,可以建议: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这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
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
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
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
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
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
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
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
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
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1.(3分)说说你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的理解。12.(6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13.(5分)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4.(6分)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
案】11.说明“我”跟她聊天很愉快,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1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13.①一个电话将
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14.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
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
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文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
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文句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文句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文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
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具体分析,题干要求“说说你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的理解”,首先,考生可关注这句话前面的内容,从文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可知,“我
”长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让我几乎失去了和人交流的机会,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此外,从“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可知,女子的声音,让“我”对未曾谋面的女子有些许好感,故“我”又拨通了电话,这在故事情节上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铺垫,很
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小说结构完整。12.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答案一般“隐藏”在文本中,考生细读文本,发现端倪。
然后用规范的术语总结出来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具体分析,本题中,可以依据
“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其中有“我”的感受,“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这说明她的大方热情、机智幽默;也有对她的描述,“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表现出她对母亲的关心,“没
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可知,女主人公热爱阅读,热爱生活,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这表现出她的理性克制,“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
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从她诉说不幸的遭遇,可知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憎恨战争,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考生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13
.本题考查对情节安排的鉴赏能力。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这其实是考查物象的作用。本题答题指向性明确,即从人物与情节角度回答“电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本
身的特色角度进行作答。从人物角度:两人因电话而相识,是“电话”连接了两人,通过电话中两人的对话刻画人物,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可触可感,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从情节角度:用一通很偶然的电话来结构全文,
很有戏剧色彩,增加了情节的离奇;“电话”是连接两人心灵的枢纽,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从读者角度看,结合战争背景,男女主人公未来的命运如何发展,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主题表现来看,一个电话将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偶然与必然交错,突出表现主题,深刻揭示寓意。14.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是一到探究题。做这样的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模棱两可。若认同“合适”,可从小说的社会环境、表达效果及主旨来谈;若认同“不合适”,则可从小说中人物
形象的塑造、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小说情节设置对主旨表达的作用来谈。具体分析,对于本题,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应先表明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题干的表述中已经给出了暗示,“小故事”“战争”“大题目”,这是对比的写法,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战争是小说故
事发生的背景,战争是人物悲剧发生的根源,小说写的是爱情故事,表达的却是反战的主题。或者也可认为小说主要是写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不应冠以“战争”这样的大标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以“战争”为标题,点明了两人悲剧的根源,同时在“大战争”与“小人
物”的强烈对比中,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这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两个平凡人的故事,来表现沉重深刻的主题——战争的残酷;这样写更有利于表达饱受战争磨难的人们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和鞭挞,以及对战争发动者的残酷批判
与痛斥。如果答“不合适”,言之成理也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
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
如何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
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共21分)(本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元九①书白居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
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
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
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
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②,达官无半面之
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注]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15.(
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识:记住B.昼课赋,夜课.书课:学习C.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时阙:时政缺失D.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图:希望1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知仆宿昔之.缘恐年岁之.不吾与B.每与.人言欲呼张良与.俱去C.何.有志于诗者开国何.茫然D.即其.愚拙可知矣其.皆出于此乎17.(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
,又有简笔概述,读后令人感动。B.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进步观点。C.因文学创作联系现实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D.
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18.(4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19.(8分)把文中画
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15.D16.B17.C18.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
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19.(1)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其次是用来报答皇帝的恩情和奖励,尽谏官的职责;最后是用来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2)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解析
】15.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图”如解释为“希望”
和后面的“志未就而悔已生”从语意上矛盾,“图”应解释为意料,料想。故选D。16.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
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与:介词,跟、和。A项,之: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何:副词,为什么;副词,多么。D项,其:代词,我的;副词,大概,揣测语气
。故选B。17.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
意并进行反省”错误,作者对各种攻击表示了坦然面对的态度,从“亦其宜也”等语中可以看出。“志未就而悔已生”的“悔”应理解为“灾祸”。故选C。18.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
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并列成分,中间断开;“既壮”表时间的推移,前面断开;“肤革不丰盈”“齿发早衰白”陈述对象不同,前面断开;“者”后断开;“盖”总结原因,前面断开;“又”强调,前面
断开。19.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上:首先;广:开阔;副:帮助;次:其次;酬:报答;下:最后;复:实现。第(2)句,固:本来;一、齐:同等看待。【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
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
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
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
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
。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
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
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
三个人。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
于皇帝呢?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当初
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
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五、诗歌鉴赏(共7分)(本题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
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20.(2分)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____21.(5分)“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
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答案】20.送别秋季21.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
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解析】【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什
么诗(或词),第二个问题是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什么季节,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来辨析诗歌的题材,再根据第一首诗歌中的景物来辨析季节。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
应该是秋季。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然后理解
诗句的意思,看这两句使用的共同手法是什么,有何效果。“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
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
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
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六、情景默写(共8分)22.(本题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
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4)有的诗词开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调,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皆是开篇以景衬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答案】百舸争流粪土当年万户侯湖
月照我影渌水荡漾清猿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舸”“侯”“渌”“漾”“啸”“渚”“
浔”“荻”“瑟”。七、材料作文(共60分)23.请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写作文。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本诗表达的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最美好?请写一篇文
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心有“余”而天地宽尼采将他看世界的角度用“从半高处去看”来诠释,既不要求站在顶峰永远向下眺望,也不仅仅只是在山脚仰视苍穹,这难道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淡然吗?半山腰处,余地广阔,周围更加宽广。
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国古人们所推崇的大多是充满志向,不顾一切地达到最高点的精神,后人们更是代代相传这种“上进”。这种精神固然是积极的,造就了一代代伟人站在山顶呼风唤雨,在他们的时代撑起一片天空。而人们在呼吁着向他
们学习的同时,总是忽略了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伟人。总有达不到的目标,总有做不到的事。多少白领为了所谓职称地位而导致了“过劳死”,多少死命想向上的人最终不仅到达不了顶峰还把自己累垮。他们不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与空隙,努力攀爬甚
至不择手段,而最终伤痕累累到达顶峰的又有几人?向上的过程中我所看到的不只是“奋斗”,还有尔虞我诈,还有六亲不认,谁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他人失败之上?寥寥无几的人结于顶峰向下看,又有什么乐趣?相反的,若仅仅只是待在山脚,不敢迈上一步而向下看
这世界,则一向是世人所鄙弃的。什么也不做而光想着守株待兔,世界所呈现给你的永远只是一座山的外表,你永远也没办法去了解它。你看得到极光,看得到日出,看得到所有表面现象,并且仅仅只是表面现象;你只能一直抬头仰望,
什么也做不了。在半山腰看世界,才是最合适的角度。苹果前任总裁乔布斯的毅然辞职,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尽管后来他因病去世,世人仍谨记着他淡然面对的精神。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苹果公司,他千辛万苦取得辉煌的苹果公司,要辞职需要有多大的决心。本
可以继续向上奋斗向上努力,而他毅然选择了“no”,停下了他的脚步,站在他的世界的半山腰,不再向上,而是淡然。同样,当我们尽力了,当我们努力到一定程度了,就此停步吧,不要再盲目追寻过大过远的顶峰,就此停步,上头仍旧是一片天
,仍能向上眺望世界的上端,仍能向下俯视世界平原,可进可退,可伸可缩,中庸却不极端,才会有云卷云舒而淡泊的人生境界,心有“余”而天地宽,给自己留下一片余地。一个更完整更完美的世界,豁然呈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与立意: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在叙述尼采的诗之后,用
“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最美好?”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可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
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
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
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参考素材:1.爱默生有
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2.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
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3.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
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4.2016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
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5.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
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6.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7.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
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8.威廉•钱宁说过:“要
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9.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行文结构:例文,没有顺着“在哪里看世界最美”这一思路立意,而是从探讨人的内心,来看外部世界。拟题为:心有“余”而天地宽。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入,直接亮出观点,提炼出处于半山的好处,语言简洁明了。再从反
面论证,反驳“到达峰顶”的观点,议论色彩浓。几个反问句,让语言极富气势。然后,用乔布斯的例子准确典型,对材料的分析也能一语中的。最后,“心有‘余’而天地宽,给自己留下一片余地”,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开头。【点睛】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
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
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