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2.215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2.2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d137393b6701ffd4199709938c14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沙市一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生物学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2小题)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ArdemPatapoutian正是从人类最习以为常的

感觉入手研究,发现了触觉受体Piezo.它由三个相同的Piezo蛋白组成“螺旋桨状”三聚体,能直接响应细胞膜上的机械力刺激并介导阳离子进入细胞。如图为Piezo的结构模式图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基本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Piezo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一定含有元素C、H、O、N、SB.Piezo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机械力刺激导致Piezo蛋白变性、形状改变、中央孔打开,离子内流D.开发能抑制Piezo功能

的药物有望用来治疗对机械力刺激过分敏感导致的“超敏痛”。【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

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Piezo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元素C、H、O、N,不一定含有S,A错误;B、由题意可知,Piezo蛋

白是细胞膜上的触觉受体,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至细胞膜,B错误;C、由图可知,机械力刺激导致Piezo蛋白构象改变、中央孔打开,离子内流,Piezo蛋白没有变性,若变性则失去了活性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

错误;D、结合题意和图示可知,抑制Piezo功能,机体不能感受到机械力刺激,因此开发能抑制Piezo功能的药物有望用来治疗机械超敏痛,D正确。故选D。2.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

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B.cyclinE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C.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D.蛋白激酶CDK2可能

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1、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2、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3、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

渐减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故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A正确;B、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促进细胞由G1期进

入S期,而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B错误;C、由图示看出,M期细胞中MPF的活性较高,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C正确;D、中心体复制在S期,被激活的CDK2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故蛋白激酶CDK2可

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题干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某些与神经细胞相连接的细胞(靶细胞)会分泌出一定量的“

存活因子”,没有接收到“存活因子”信号刺激的神经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如下图所示。如果这种神经细胞的死亡过程过多发生,会造成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这种机制有关,该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凋亡的()A.“存活因子”的存在可以抑制凋亡程序的表达B.在神经系统

发育过程中可能形成过量的神经细胞C.发生凋亡的神经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被抑制D.提高“存活因子”的分泌量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

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据题意没有接收到“存活因子”信号刺激的神经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靶细胞分泌的“存活因子”的存

在可抑制凋亡程序的表达,A正确;B、据图可知,通过细胞凋亡保持神经细胞的数目与靶细胞相匹配,说明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能形成过量的神经细胞,B正确;C、发生凋亡的神经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能表达,C错误;D、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多造成的,一

定程度上提高“存活因子”的分泌量,或者抑制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理论上抑制细胞异常凋亡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途径,D正确。故选C。4.甲、乙两个精原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1与2

未分离,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aB、AaB、b、bB.若甲细胞减数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ab、abC.若乙细胞同源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完全连锁,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

比例为AD:ad=1:1D.若乙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D:ad:Ad:aD=3:3:2:2,则发生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的比例为40%【答案】C【解析】【分析】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就图乙而言

若有1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发生交换,就会形成比例相等的四种类型配子。【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甲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1与2未分离,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aB、AaB、b、b或Aab、Aab、B、B,A错误;B、由于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随机组合,若甲细胞减数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错误染色体可以和B所在染色体组合,也可以和b所在染色体组合,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ab、ab或AAb、b、aB、aB,B错误;C、若乙细胞同源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完全连锁,将随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则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D:ad=1:1,C正确;D、若有一个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若乙细胞产生AD:ad:Ad:aD=1:1:1:1,若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D:ad:Ad:aD=3:3:2:2,证明有两个

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一共10个配子,需要2.5个原始生殖细胞,则发生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的比例为2/2.5=80%,D错误。故选C。5.土壤线虫的虫害程度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

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正确的是()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2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将显著下降C.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番茄生长D.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因此土壤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详解】A、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小型动物,如蚯蚓等,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B、据图可知,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

茄轮作条件下,食真菌线虫和食细菌线虫个数较少,推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增加,B错误;C、番茄连作条件下,各种线虫的个数均较多,推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C错误;D、据图可知,轮作条件下,各种线虫个数较少,推测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防控线虫病害,故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D错误。故选A。6.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a(对照组)和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b、c、d溶液(实验组)中,定时测量每组萝卜条平均长度,记录如图。据图分析,下述错误的是()A.a、b,

c三组的萝卜条细胞均发生了渗透吸水B.90mim时,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C.40min时,若将萝卜条全移至清水,足够时间后测量,则b、c组长度大于a、d组D.40min后c组的萝卜细胞开始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导致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解析

】【分析】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

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清水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组萝卜条先渗透失水后渗透吸水.A正确;B、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

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B正确;C、最初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一致,40min时,将萝卜条b和c吸收了甘油和葡萄糖,导致细胞中溶质多于a和d组,全移至清水,足够时间后测

量,则b、c组长度大于a、d组,C正确;D、萝卜细胞一开始就吸收葡萄糖,并非从40分钟开始吸收,D错误。故选D。7.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alI和XhoI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如下图1。用SalI切割目的基因两侧,用XhoⅠ切割载体质粒,再用连接酶处理可形成重组质粒

。实验者用2种酶单独切割或同时切割普通质粒和重组重粒,再将产物电泳分离,其结果如下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alI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与XhoI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B.根据重组质粒的酶切结果可知有2个目的

基因插入重组质粒中C.重组质粒上有1个限制酶SalI和1个限制酶XhoI的识别序列D.2种酶切后产生的2kb产物可作为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感受态细胞法: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

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DN

A-RNA)技术。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详解】A、SalI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与XhoI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都是3’-AGCT-5’,A错误;B、普通质粒长度都是5kb,用一种酶切割重组质粒得到的结果都是7kb,用两种酶切割结果显示

为5kb和2kb两个片段,说明有1个目的基因插入重组质粒中,B错误;C、由于用一种酶切割后只有一个片段,用两种酶切割结果显示为两个片段,说明重组质粒上有1个限制酶SalI和1个限制酶XhoI的识别序列,C正确;D、2种酶切后产生的2kb产物需要经过荧光标记,然后解链

称为单链DNA分子才可以作为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8.肌营养不良(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MD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X染色

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13表示正常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VI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X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B.上述MD患者的X染色体异常,减数分裂时一定无法联会C.通过对X染色体的对比可以推测出他们体征

异常差别的大小D.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I号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因此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具有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

;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染色体5、6区域的缺失。【详解】A、由题图可知六个患病男孩的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区段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X染色体5、6区段的缺失,因此MD的致病机理可能是X染

色体5、6区段缺失,A正确;B、题述MD患者的X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联会,B错误;C、由题图只能对比出不同个体的X染色体缺失情况,但不同区段具有的基因数量不清楚,因此无法比较出不同个体之间的体征异常差别的大小,C错误;D、由题图可知,只有VI号个体的X染色体缺失11区

段,其他个体的X染色体没有缺失11区段,所以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VI号个体,D错误。故选A。9.α-Amanitin是一种来自毒蘑菇Amanitaphalloides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与RNA聚合酶II

I参与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I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是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酶细胞内定位参与转录的产物对α-Amanitin的敏感程度RNA聚合酶I核仁rRNA不敏感RNA聚合酶II核质hnRNA敏感

RNA聚合酶III核质tRNA存在物种特异性A.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同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使用α-Amanitin

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生命活动D.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据表格分析,核仁中的RNA聚合酶I合成rRNA,与蛋白质组合核糖

体;核质中的RNA聚合酶Ⅱ合成hnRNA,最后加工成mRNA,是翻译的模板;RNA聚合酶Ⅲ合成tRNA运输氨基酸。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

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不完全相同,转录有T-A,而翻译只有U-A,A错误;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

顺序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些酶的基因不同,B错误;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α-Amanitin不敏感,故α-Amanitin不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D、RNA聚合酶I、II属于蛋白质,RNA

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t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正确。故选D。10.为探究长期摄入高碘及硒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饲养4个月后测定血清中T4的含量,处理

方法及结果见下表。以下分析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正常对照组高碘组高碘加硒组T4(nmol/L)99.8760.5691.15(注:T4的含量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A.补硒能缓解高碘导致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减少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碘,无关变量有小鼠的数量,饲养的时间等C.高

碘组甲状腺质量大于其它两组D.为确保实验的严谨性,还需要增加单独补硒的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高碘组的T4含量较低,高碘加硒组的T4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由于T4的含量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根据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机制分析可知,高碘组的促甲状

腺激素含量应高于对照组和高碘加硒组。【详解】A、T4的含量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根据表格数据,高碘加硒组的T4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高碘组,说明补硒能缓解高碘导致的小鼠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减少,A正确;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碘和是否加碘和硒,对照组和实验组应控制的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所以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实验小鼠的数量、饲养的时间等,B错误;C、T4的含量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高碘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

甲状腺激素多于正常对照组,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除了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外,还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所以高碘组的促甲状腺激素高于高碘加硒组和对照组,导致高碘组甲状腺重量大于对照组和高碘加硒组,C正确;D、根据实验遵循

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需要增加单独补硒的实验,为确保实验的严谨性,D正确。故选B。11.在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活跃期,线粒体通过中间分裂产生两个子线粒体,中间分裂前后的线粒体生理状态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图a)。当细胞处于逆境胁迫下,线粒体内的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呈梯度

变化,通过外周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子线粒体(图b),其中较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最终被自噬体吞噬,而较大的子线粒体得以保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和内质网B.线粒体通过中间分裂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均分,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用

紫外线照射细胞,线粒体会加快中间分裂,以增加线粒体数量从而满足能量需求D.外周分裂产生的较大的子线粒体中含有mtDNA,较小的子线粒体通过自噬以消除ROS和Ca2+对细胞的损伤【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

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详解】A、与

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图a中显示内质网与线粒体分裂密切相关,A错误;B、线粒体中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错误;C、当用紫外线照射细胞时,细胞处于不利环境,线粒体会加快外周分裂,C错误;D、线粒体通过外周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子线粒体,其中较小的子线粒体

不包含mtDNA,含有高ROS和Ca2+,通过自噬能消除其对细胞的损伤,较大的子线粒体中含有mtDNA,D正确。故选D。12.将正常生长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表示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图,图

3表示不同的激素处理方式与胚芽鞘生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曲线上的点A、B依次可对应根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B.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f~2fC.图3中“?”

的处理方式可以是加等量的蒸馏水D.IAA和GA3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图1中:B为根的远地测,A为根的近地侧,C为茎的近地侧,D为茎的远地测。图2中:g为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图3中:实验中不同的处理均会增加胚芽鞘的长度,

且IAA和GA3的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明显。【详解】A、图1中,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向地生长时,B生长速度快,是低浓度,为根的远地侧,A生长速度慢,是高浓度,为根的近地侧,A正确

;B、在重力作用下,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2f,则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2f,且生长速度慢于近地侧,故小于f,B错误;C、图3中“?”的处理方式可以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的蒸馏水,

作为对照,以观察不同激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根据IAA和GA3共同作用的促进作用高于二者单独作用可知,二者在促进胚芽鞘生长方面呈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3.

孔雀的求偶是一种独特的行为,只有雄孔雀才具有鲜艳的尾羽。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写道:雄孔雀在遇见雌孔雀时,往往用叫声将附近的雄孔雀吸引过来,挨个并排站在雌孔雀面前,任由对方进行挑选。这种“利他”行为看似极为不妥,毕竟雌孔雀只会挑选尾羽最大的那只雄孔雀作为配偶。但有人发现,雄孔

雀的独特叫声呼唤过来的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雄孔雀鲜艳的尾羽是一种适应B.孔雀叫声属于化学信息C.尾羽最大的雄孔雀生育的后代,都具有较大的尾羽D.这种“利他”行为的背后依然是“自私的基因”,因为亲兄弟可能拥有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基因【答案】

AD【解析】【分析】自私基因: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由于基因掌握着生物的“遗传密码”,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进化的关键最终都归结于基因的“自私”。【详解】A、雄孔雀开屏是吸引异性的一种

必要手段,鲜艳的尾羽是自然选择导致的一种适应,A正确;B、孔雀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的C、仅雄孔雀具有鲜艳的尾羽,但尾羽最大的雄孔雀生育的后代,也可能出现较小的尾羽雌性,C错误;D、雄孔雀在遇见雌孔雀时呼唤自己的亲兄弟由雌孔雀挑

选的“利他”行为,可能是亲兄弟拥有更多和自己相同的基因,使得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背后依然是“自私的基因”,D正确。故选AD。1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C.人

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

、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故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错误;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由于缓

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正常调节,D错误。故选C。15.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某兴趣小组将生长发育状态良好且一致的花生幼苗均分为四等份

,分别在不遮光、遮光27%、遮光43%、遮光77%的自然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四组幼苗每组均分并分别置于光照强度1200Lux强光和276Lux弱光条件下立即测量净光合速率(短时间内色素含量和固定CO2的酶RuBPcase活性不发生改变),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类囊体薄膜上的RuBPcase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影响B.随遮光程度的增加,弱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C.随遮光程度的增加,部分光合色素被弱光破坏导致吸收和传递光能的效率降低D.在大田中单独种植花生时,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间相互遮挡,

使其产量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

ADPH和ATP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详解】A、RuBPcase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活性主要受温度影响,A错误;B、据柱形图分析可知,随遮光程度的增加,1200Lux强光下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276Lux弱光下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B错误;C、弱光不会破坏光合色素,C错误;D、在大田中单独种植花生的启示是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合理密植),避免种植过密导致植株间相互遮挡,光照减弱使花生产量下降,D正确。故选D。16.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

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图中数值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M、N和遗体残骸间进行循环往复B.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进行资源整合C.图

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88kJ/(m2·a)D.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答案】ABD【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

单向不可逆转的。2、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详解】A、能量不能循环往复利用,A错误;B、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垂直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错误;C、分析图可知,M

同化的能量是3281+2826=6107kJ/(m2·a),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是3619kJ/(m2·a),则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107-3619=2488k/(m2·a),C正确;D、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直接以海带为食生物种群数量会上升

,继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D错误。故选ABD。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17.莲藕是被广泛用于观赏和食用的植物。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一株莲藕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图1表示在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和普通莲藕的净光合速率。图2中A、B表

示某光照强度下突变体与普通莲藕的气孔导度(可表示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的(1)藕的气腔孔与叶柄中的气腔孔相通,在藕采收的前几天,向藕田灌水并割去荷叶的叶柄,有利于提高藕的产量,原因

是______。(2)图1中光照强度低于a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据题意推测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据图2分析,______(填“普通”或“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

的CO2多,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若突然进行遮光处理,则图2中B图的柱形图会_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4)图1中,光照强度大于a点时,突变体却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外界的____

__弥补了内部某些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突变体的暗反应效率较高。(5)提取普通莲藕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色素,其装置如图3A所示,分离结果如图3B所示,①~④表示色素带。据题意分析,突变体的色素带中与普通莲藕具有较大差异的是_______。(用图3B中编号

表示)【答案】(1)减少氧气进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损耗(2)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导致光反应减弱(3)①.突变体②.叶绿体基质③.升高(4)较强(充足)的光照(5)③④【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包括: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据图分析:图1中,光照强度大于a时,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普通莲藕。图2中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大于普通莲藕,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两者相当,说明突变体莲藕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高于普通

莲藕。【小问1详解】藕的气腔孔与叶柄中的气腔孔相通,因此藕有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即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藕采收的前几天,要向藕田灌水并割去荷叶的叶柄,这有利于减少氧气供应,降低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提高藕的品质。【小问2详解】影响光反应

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内因是光合色素的含量,图1中光照强度低于a时,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莲藕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可能是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吸收光能较少,使其光反应减弱。【小问3详解】图2显示: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较普通莲藕的大,进入叶片的C

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莲藕相近,说明突变体莲藕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所以突变体莲藕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突然进行遮光处理,光照强度降低,则CO2的消耗减少,进入胞间的CO2不变,因此胞间CO2浓度增加,图2中

B图柱状图会升高。【小问4详解】图1中,大于a点的光强时,与普通莲藕相比突变体莲藕虽叶绿素含量少,却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其可能的原因是突变体莲藕的气孔导度大于普通莲藕,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两者相当,说明突变体的暗反应效率较高,另外可能是充足的光照弥补了色

素缺乏的不利影响。【小问5详解】由于突变体莲藕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在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中,①~④表示色素带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突变体的色素带中与普通莲藕具有较大差异的是③④。18.某二倍体昆虫(XY型性

别决定,且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正常眼和星眼、长翅和短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星眼长翅雄虫和正常眼短翅雌虫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星眼长翅(♀):正常眼长翅(♀):星

眼短翅(♂):正常眼短翅(♂)=3:1:3:1,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代雄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2)F1雄昆虫可产生______种配子。取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

则F2中星眼昆虫和正常眼昆虫的比例为_______。(3)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2号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昆虫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请

回答:①若后代星眼:正常眼一=5:1,则该眼形基因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②若后代星眼:正常眼=1: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填“”“不是”或“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答案】(1)①.BBXDY、Bb

XDY②.2(2)①.4②.39:25(3)①.是②.不一定【解析】【分析】1.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仅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

传变异。2.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减。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可用假说-演绎法原理设计实验,探究变异类型。【小问1详解】长翅雄虫和短翅雌虫杂交,F1是长翅(♀)∶短翅(♂)=1∶1

,子代性状和性别相关联,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短翅是隐性,长翅是显性,D、d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星眼雄虫和正常眼雌虫杂交,F1是星眼:正常眼=3∶1,且和性别无关,可知星眼对正常眼是显性,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则亲本是一群个体,则亲代雄昆虫基因型是BBXDY或BbX

DY,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和体细胞相同,有2个染色体组。【小问2详解】亲代雄昆虫基因型是BBXDY或BbXDY,亲代雌昆虫的基因型是bbXdXd,则F1雄昆虫的基因型是BbXdY和bbXdY,根

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共产生4种配子。假设雄性亲本中BB比例是x,则Bb比例是(1-x),和雌性亲本bb杂交,则其子代bb比例是(1-x)×1/2=1/4,则x=1/2。可推知,F1中有3/4Bb,1/4bb,取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其B配子比例是3/8、b配子比例是5/8

,随机交配后,F2的基因型是9/64BB、30/64Bb、25/64bb,可知星眼:正常眼=39∶25。【小问3详解】亲本雄虫是BB或Bb,亲本雌虫是bb,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若眼形基因在2号是的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是BBb或Bbb,若眼形

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Bb。若是BBb,其配子是1/6BB、1/3Bb、1/3B、1/6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5:1;若是Bbb,其配子是1/3Bb、1/3b、1/6bb、1/6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

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1:1。若眼形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雄昆虫Bb,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子代是星眼:正常眼=1:1。因此若后代星眼:正常眼=1:1,则该眼形基因不一定在2

号染色体上。19.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将小鼠置于图1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天空中的天敌捕食的场景,发现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行为,该行为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有人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出:_______。(3)利用生物技术能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特定神经元中使光敏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该区域神经元的活动。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_____

_(填“内流”或“外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使所在神经元抑制。请设计实验验证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是VTA区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而不是阴影刺激。①根据上述信息和实验目的需要设计出______

的小鼠用于该实验。②利用上述信息和生理状态相同的上述小鼠若干,请补充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将上述多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均分为5组:组别12345刺激类别不刺激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不逃跑________________注

:刺激类别有蓝光,黄光或阴影,预期结果填逃跑或不逃跑。【答案】(1)属于(2)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3)①.内流②.内流③.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出光敏蛋白C和光敏蛋白N④.蓝光刺激⑤.黄光刺激⑥.阴影刺激⑦.

黄光刺激+阴影刺激⑧.逃跑⑨.不逃跑⑩.逃跑⑪.不逃跑【解析】【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

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小问1详解】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小鼠的视网膜受到刺

激,引发视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传至神经中枢,最后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作出逃跑行为,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结合图2可知,与非阴影刺激组相比,阴影刺激组神经元活性相对较高,有逃跑行为,因此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

发小鼠逃跑行为。【小问3详解】钠离子内流会产生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Cl-内流会使得原本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值进一步增大,神经元无法兴奋,仍处于抑制状态。设计实验验证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是VTA区G

ABA能神经元的激活,而不是阴影刺激,需要设计出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出光敏蛋白C和光敏蛋白N,以此来看出神经元是否被激活;1组为对照组,不刺激不逃跑,2组为蓝光刺激,蓝光刺激会激活光敏蛋白C,会导致钠离子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产生逃

跑行为;3组为黄光刺激,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得神经元抑制,因此没有逃跑行为;4组只有阴影刺激,有逃跑行为;5组为黄光刺激+阴影刺激,由于黄光使得光敏蛋白N被激活,神经元抑制,因此没有逃跑行为。故实验结果能说明诱发小

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是VTA区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而不是阴影刺激。20.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1)二化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物质及能量统称为_____。二化螟和褐飞虱同在水稻植

株上寄生,为确定它们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和_____等,从而作出推断。(2)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

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3)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上寄生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Y形管(见图2)的A侧和

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见图3),Y形管的底部放置稻螟赤眼蜂,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①请仿照图3完成本实验的对照组处理及结果(选填答题卡上的a~d到虚线框Ⅰ和Ⅱ内,绘制预期百分率数据到

虚线框Ⅲ内)。_____②综合分析图3结果,概括本实验的结论:_____。(4)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请从生态位的角度,概括这两种害虫的关系:_____。【答案】(1)①.生态系统②.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

体生长,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3)①.②.褐飞虱的存在使二化螟虫卵不易被稻螟赤眼蜂寄生(4)两者都在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解析】【分析】

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

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位:一个物种在

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小问2详解】3组和1组对比可知,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4组和2组对比可知,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利于二化螟虫

体生长。【小问3详解】本实验研究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上寄生对水稻吸引稻螟赤眼蜂的影响,由图3可知,无关变量有水稻植株和水稻上的二化螟卵,所以设置对照组应该选用水稻植株和水稻上的二化螟卵,并且两侧对稻螟赤眼蜂的吸引力应相同才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图3结果,当有褐飞虱的存在,对稻螟赤眼蜂吸引力会下降,所以本实验的结论为:褐飞虱的存在使二化螟虫卵不易被稻螟赤眼蜂寄生。【小问4详解】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二化螟和褐飞虱都在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

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21.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其目的是______。(2)重组载体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这种结合完成后

才能驱动目的基因的表达。(3)用两种限制酶XbaⅠ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并说明原因。______。(4)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______。【答案】(1)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②.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和发挥作用(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3)甲,Ti质粒上的T-DNA能转移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

体DNA上,甲上含有限制酶XbaⅠ和SacⅠ,能保证目的基因插入T-DNA内部(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

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小问1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表达载体可以帮助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和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启动子是启动目的基因转录所必须的序列,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启动转录。【小问3详解】Ti质粒上的T-D

NA能转移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甲上含有限制酶XbaⅠ和SacⅠ,能保证目的基因插入T-DNA内部,因此应选择甲。【小问4详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