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7)页,448.5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2c19e93f688c872c0bb19a9ec6e3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B.
贵族垄断祭祀权力C.神权具有至高地位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2.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3.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
选拔官僚的制度”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目的在于维护平民利益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4.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指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据此可知,荀子主张()A.恢复礼乐B.以法治国C.隆礼重法D.政以德5.西安高
窑村曾出土过一件“高奴铜石权(如下图)”,在这件铜方升底部刻有秦始皇颁发的诏书,全文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诏书可用来说明()A.秦文核心地位得以确立B.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地区文化交流
得以实现D.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6.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为A.实行分封制是大
势所趋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该时期()A.江南得到开发B.火药普遍应用C.科举制度形成D.藩镇割据严重8.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
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9.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
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A.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B.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C.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D.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10.《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收录了2
46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造酒等手工业生产、工程量的计算、劳动力的分配、运输及利息的计算等等,几乎包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解决这些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材料体现出《九章算术》具有()A.创新性B.系统性C.理论性D.实用性1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
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A.人才选拔更加开放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中央集权
有所加强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12.《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A.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
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13.钱穆《国史新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明,
唐代中枢决策A.杜绝了皇帝主观臆断B.一定程度减少了失误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14.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B
.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5.刘昫在《旧唐书·西戎传》指出:“有唐拓境,远及安西,弱者德以怀之,强者力以制之。”这一政策()A.是造成藩镇割据的根源B.造成了边境地区动荡不安C.过分消耗了唐朝的实力D.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16.唐
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注重虚心纳谏C.加强边疆管理D.注重以民为本17.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
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8.唐代诗
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A.唐诗不能反映唐代社会风貌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核心史
料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19.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
控制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0.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文臣出任知州B.实行更戍法C.设立参知政事D.设立转运使21.宋朝史书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
年,已逾——倍多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体制调整B.科举制度完善C.重文轻武国策D.守内虚外策略22.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
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23.如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的变迁24.宋代以前,奴婢皆被划人贱民阶层,法律上类似家主的私人财产,甚至可以交易买卖。宋代,奴婢的数量不但大为减少,且与家主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阶层固化问题日益严重B.雇佣劳动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儒家文化发展出人文主义精神的25.
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这样一个观念共识:应当(人事伦常)—必然(宇宙规律),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将人事伦常提高到超道德的本体地位,从而构成了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
行为再规范,这一思想体系()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26.明朝中叶后,因“倭寇”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
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汉人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禁外商和洋货进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A.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B.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
的逐渐恶化C.具有保守与进步双重属性D.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
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下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时期内阁的作用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
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世宗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政治地位的提升B.成为法定的宰相C.是正式行政机构D.掌握了决策权力的29.下表
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明后期至清中叶江浙部分地区棉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情况。该现象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区域松江府太仓州嘉定县占比50%70%90%A.高产粮食作物大量推广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C.经济重心南移出
现逆流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
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
简史》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
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为应对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而采取了哪些对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32.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宋朝
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在明清时,
……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
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赵
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
政治问题。——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成就治世的策略。
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继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候,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政治问题"提
出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