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1.1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a0942d7bbca0d6cb8e0d217db50af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街中学2023年春期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
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A.计划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方向C.自然地理环境D.地域开放程度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A.印度B.加拿大C.英国D.德国【答案】1
.C2.B【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较少;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人口分布多,所以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而自然环境变化缓慢,故“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一直稳定少变,C正确。计划生育、人口迁移、地域开放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人口的分布,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纬度高,人口主
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少,“胡焕庸现象”明显,B正确。与加拿大相比,印度、德国、英国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较匹配,ACD错误。故选B。【点睛】“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
布较少;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人口分布多。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1月21日(除夕当日),全国空城率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市、深圳市、广州市、厦门市、中山市,空城率
分别为79%、75%、69%、69%、6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春节期间这五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国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4.导致这五座城市“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传统文化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
善5.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B4.A5.B【解析】【3题详解】这五座城市,都是中国经济发
达城市,吸引力强,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于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因此人口流动属于国内人口流动,B正确;春节期间该人口变化只是短时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A、C错误;这五座城市的在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发生的范围广,不只是县际人口流动,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春节空城”表明城市的务工人员较多,春节期
间返乡导致该地区出现人口迅速减少,且出现时间在春节期间,我国有团团圆圆,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说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A正确。农村经济发展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可能会导致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城市,出现人口回流,不仅仅是春节期间的暂时回乡,BC错误;农村道路设施完善会为人口的流动
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城市春节空城现象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5题详解】市民居住条件不会因为务工人员的回家过年而改善,①错误;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使城市的人口、车辆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正确;务工人员离开城市,部分生产缺乏劳动力,会导
致暂时性停滞,③正确。人口大量回到农村,会加大农村的交通等的环境压力,④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协调的人地关系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优
越和资源丰富等)、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因素(政策、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
'为资源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7.图示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増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P和P'表示的是当人口规模处于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最高,故P和P'表示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不是资源环境承载力,②④错误;与
P'相比,P点人口规模较小时是最佳人口规模,此时最佳生活质量较低,故P点的最佳人口规模是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①正确;与P相比,P'人口规模较大时是最佳人口规模,此时最佳生活质量较高,故P'点的最佳人口规模是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③正确。综合上
述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由图可知,当人口规模小于人口最佳规模时,人口增长,生活质量会相应提高;当人口规模超过人口最佳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即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
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①②错误,③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
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此图反映的影响城镇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与交通要道交叉点的距离B.与城镇中心的距
离C.土地面积的大小D.建筑物和设施条件9.图中丙区域被工业部门租用,这是因为()A.这个区域的土地租金最高B.工业部门付给丙区域的租金比甲、乙两地要高C.丙区域的交通比甲、乙两地要方便D.工业部门付给丙区域
的租金比其他两部门高【答案】8.B9.D【解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地租水平越高,离市中心越近,所以反映的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与市中心的距离,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根据图分析得知,甲为商业区,乙为住宅区,丙为工业区。丙区域为工业部门所租用,主要是因为
工业部门付给丙地域的租金比其他两部门高,即工业区在丙区域付租能力最强,D正确;甲区域土地租金最高,A错误;工业部门未在甲、乙两区域布局,B错误;图中未显示交通,C错误。故选D。【点睛】一般情况下,距离
市中心越近的地区,地租越高,距离市中心越远的地区,地租越低,交通越便捷的地区,地租越高。随着郊区城市化过程推进,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城市服务设施,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并存,从而形成了城乡交错带。读城乡交错带模式图,完成下面问题。10.
城乡交错带的区位条件()A.体现过渡性特征B.最佳商业区位C.不利于居住选择D.与工业区完全相同11.图中小城镇发展速度取决于()A.周边乡村人口的多少B.与市区的交通便捷程度C.周边耕地资源的数量D.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
解】根据材料"随着郊区城市化过程推进,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城市服务设施,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并存,从而形成了城乡交错带"可知城乡交错带的区位条件体现出过渡性的特征,A正确;最佳商业区位应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不是在
城乡交错带,B错误;读图可知,通勤带包括城乡交错带和郊外居住区,因此地价较低,房租较便宜,利于居住选择,C错误;包括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城市服务设施,与工业区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小城镇位于城市系统的通勤带范围内,发展速度取决于与市区的交通
便捷程度,如果交通便捷程度高,则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多,小城镇的工业、商业及服务业都会得到快速发展。如果交通便捷程度低,则市区迁居该地的人数少,则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与周边乡村人口的多少和周边耕地资源的数量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点睛】城乡交错带,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主要依靠交通干线联结,构成城【乡联系密切的区域。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村青年进城工作,很多地方出现“空心村”现象—很多它基地处于空置状态,主体居民是妇女、儿童、老人。从整体趋势来看,相对于城市的繁荣,我国农村陷入相对衰败之中。如何整治“空心村”,优化这些地方的
交通规划、生活设施、居住环境,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同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因是()A.土地资源紧张B.矿产资源枯竭C.人力资源流失D.水资源贫乏13.为解决“空心村”问题,以下措施有效的是(
)A.强行推广大型农业机被使用B.禁止人口迁入城市C.全面开展乡村旅游D.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答案】12.C13.D【解析】【12题详解】从材料可知,“空心村”现象的很多基地处于空置状态,主体居民是妇女、儿童、老人,故其主要是缺少青壮年劳动力,房屋空置土地资源并非紧张
,矿产及水资源未能体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13题详解】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迁务工或经商,伴随出现的是城市地区的郊区城市化,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农村主要居民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其耕作的劳动力越发减少,故应加
大土地流转的规模,减少土地撂荒率,D选项正确。强行推广大型农业机械,并不一定符合当地实际发展,地形陡峭地区难以推广大型农业机械,A选项错误。禁止人口迁入城市,并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B选项错误。开展乡村旅游需乡村有一定基础设施,同时有一定旅游自然风貌或人文景
观,全面开展并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所谓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有文化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地甚至国(境)外工作生活,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
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14.“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
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A.山西窑洞B.客家土楼C.徽派建筑D.傣族竹楼15.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
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A.减轻环境污染B.利于通风C.便于管理D.排洪泄水【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渔樵耕读反映出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包括打渔、樵采、耕种、读书
,徽派建筑处在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适宜打渔,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樵采,农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C正确;山西窑洞处于黄土高原,河流少,不适合打渔,较难体现渔,A错;客家土楼环境封闭,多为山地丘陵地带,由于交通
不便,亦耕亦读是福建土楼客家人美好生活的主轴,但一般少有“渔”文化体现,B错;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傣族竹楼所在地的人民生活方式较难体现渔樵耕读,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傣族村寨原始民居人口较少,造成
的环境污染程度轻,人口管理难度小,竹楼多呈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不是减轻环境污染和便于管理,AC错误;竹楼分布地区气候湿热,分散布局利于通风,保持竹楼居住舒适,B正确;排泄洪水主要由地形决定,竹楼是否分散布局对排泄洪水影响
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
北极地区冰屋和格陵兰岛彩色房屋的建筑特点就是这样。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二、非选择题(55分)16.
下图示意某地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预测,A、B、C对应时间由远及近。(1)据图说出该地0~16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趋势。(2)判断该地主要的人口问题,并说明判断依据。(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0-14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先是变化不大,后期迅速
增长。(2)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根据65岁以上人口比重接近20%可得(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志)。(3)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预测
图为材料;涉及人口比重变化趋势、三角坐标的判读、主要的人口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对三角坐标的判读及人口增长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考查三角坐标的判读。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过图中标出的点(在颗中分别为ABC三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
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取带箭头的一部分;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根据此方法,判断从A-B-C时间段内,0-14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先是变
化不大,后期迅速增长。【小问2详解】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判断依据.一般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即老龄化率,图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接近20%,老龄化严重;老龄化社会带来问题主要有: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小问3详解】考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措施针对老龄化问题,主要应对措施有,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使得老年人老有所依;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以增加社会劳动力。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
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布。2003年该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2012年增加到330平方千米。图2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1)指出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2)
推断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简述理由。(3)分析该城市新建城区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答案】(1)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工业用地减少了20%多。(2)城市化发
展特征: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原因: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政府办事效率高等。(3)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人
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也急剧增加,城市空间逐渐变窄,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
地的变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与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该城市老城区主要
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主要从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工业用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的服务业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用地有所增加,从居住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从工业用地的角度
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工业用地有所减少,减少了20%多。【小问2详解】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主要从城市人口,城市用地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进行分析,从城市人口的角度来说,城市人口
的增加,从城市用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理由主要从就业,收入,基础设施,与政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就业
的角度来说,城市就业机会多,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工资收入高,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政府办事效率高。【小问3详解】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主要从城市病,住房需求,城市空间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城市病的角度来说,该城市新建城
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与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从住房需求的角度来说,由于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会急剧增加。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说,人口负荷压力的不断扩大会导致城市空间逐渐变窄,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由于城市空间逐渐变窄,所以绿化程度
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椒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西南地区,全年可开花结果,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并提高主花期产量。近年来,越南超过印度成为
世界最大的胡椒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西原地区的嘉莱省被誉为“胡椒之都”。当地胡椒园多选在土壤疏松、地势开阔的南坡山腰处,四周营造防护林,园区中铺设有石柱供胡椒攀爬生长。为保持世界胡椒市场的主导地位,越南采取了诸多对策以提高其产品竞
争力。(1)分析嘉莱省成为越南“胡椒之都”有利气候条件。的(2)依据胡椒园环境特点,推测胡椒的生长习性。(3)分析采用石柱栽培给胡椒生产带来的好处。(4)试为越南胡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答案】(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
足;雨季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季节性干旱有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提高主花期产量。(2)高温、耐旱、不耐水涝。(3)石柱作为胡椒攀缠生长的支柱;粗大石柱在台风来临时不易折断;石柱能够增加胡椒生长环境的昼夜温差。(4)①加大科学研究,扩大人工种植;②
加强宣传,树立品牌,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③进行深加工,延长产链;④避免无序、过度开采,保护资源,以实现持续利用;⑤利用互联网提前预售,完善信息--生产--销售--服务网络。【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注意分析气候条件。结合图示纬度信息,区域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区域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有利于胡
椒的生长;注意材料信息“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并提高主花期产量”,干季有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提高主花期产量。【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地区,耐高温。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表明其耐旱。当地胡椒园多选在土壤疏松、地势开阔的南坡山腰处,所处地
区排水条件较好,表明不耐水涝。【小问3详解】四周营造防护林,表明其抗风能力较差,采用石柱栽培,增强其抗风能力,台风来临时不易折断。园区中铺设有石柱供胡椒攀爬生长,表明石柱为胡椒的生长提供了攀爬的支柱。石柱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小问4详解】一方面要加大产量和销量。如加大科学研究,扩大人工种植,提高产量;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和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销量;利用互联网提前预售,完善信息--生产--销售--服务网络,提高销量。一方面,要加大产品附加值。如树立品牌;发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
另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区域环境的保护,如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和无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