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658.824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5.6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658.82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40ce04eb9f9afab64ed8bcd2f3892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是生物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列关于实验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应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采用了“加法原

理”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C.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的活动中用颜色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橡皮泥代表同源染色体D.在“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遗传定律以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都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详解】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应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采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实

验的自变量,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态一般相同,因此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的活动中用颜色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橡皮泥代表同源染色体,C正确;D、在“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因为精子的数量自然条件下大于卵细胞数量,

D正确。故选B。2.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B、C、D、E的发生都由

基因决定B.过程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中DNA、RNA和蛋白质均出现差异C.过程C衰老的细胞具有体积变小、核变大、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等特点D.过程E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的正常发育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代表细胞分裂;B

代表细胞分化。【详解】A、细胞坏死不是由基因决定的,A错误;B、B代表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的细胞DNA相同,RNA和蛋白质均出现差异,B错误;C、过程C衰老的细胞具有体积变小、核变大、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等特点,C错误;D、过程E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的正常发育

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蝌蚪尾部的消失,D正确。故选D。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患者造血干细胞中的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转移到21号染色体上,与其上的BCR基因结合为BCR-Abl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使酪氨酸激

酶保持较高的活性,诱发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高,能分化出各种血细胞B.BCR-Abl融合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属于基因突变D.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D【解析】【分析】1、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因转移到21号染色体上,与其上的BCR基因结合为BCR-Abl融合基因,这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

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能分化出各种血细胞,A错误;B、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使酪氨酸激酶保持较高的活性,诱发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说明BCR-Abl融合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错误;C、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

因转移到2号染色体上,与其上的BCR基因结合为BCR-Abl融合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D、由题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使酪氨酸激酶保持较高的活性,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正确。故选D。4.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利用“假说—

演绎法”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基本定律。有关该科学研究方法和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则无法确定性状的显隐性B.豌豆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时C.孟德

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发现问题——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

验现象介绍。2、提出假说——对分离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假说:(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2)遗传因子在体内成对存在;(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演绎推理——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的预期结果。4、验

证假说——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合。5、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将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则无法确定性状的显隐

性,A正确;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是发生在产生配子时,B错误;C、由分析可知,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性状分离比接近3:1不是假说内容,C错误;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核遗传,D错误。

故选A。5.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认知障碍及癫痫等。某患者家系的该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NOTCH3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给患者导入该基因可有效治疗疾病B.图中所有患病

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但一定都含有NOTCH3基因C.Ⅲ-1和Ⅲ-2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4D.可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以了解CADASIL的发病率【答案】C【解析】【分析】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

,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详解】A、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

显性遗传病,NOTCH3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A错误;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I-2号不患病,Ⅱ-3号是正常,说明I-1、Ⅱ-1、Ⅱ-4均为杂合子,Ⅱ-5号是正常,说明Ⅲ-2也为杂合子,因此图中所有患病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一定都含有NOTC

H3基因,B错误;C、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为隐性纯合子、Ⅲ-2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2×1/2=1/4,C正确;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再人群中随机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D错误。故

选C。6.为了有效地预防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通过检测人体细胞的DNA序列来了解基因状况,进行优生指导。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未进行规范治疗易致残或致死。若一对夫妇中仅一人患病,为生

出健康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A.丈夫患病,妻子正常,胎儿为男性或女性B.妻子患病,丈夫正常,胎儿为男性或女性C.妻子患病,丈夫正常,胎儿为男性D.妻子患病,丈夫正常,胎儿为女性【答案】B【解析】【分析】血友病是一种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基因型为XaY、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详解】A、若丈夫患病XaY,妻子正常XAXA,胎儿为男性或女性都正常,无需进行基因检测,A错误;B、若妻子患病XaXa,丈夫正常XAY,胎儿为男性XaY患病或女性X

AXa正常,需进行基因检测,B正确;C、妻子患病XaXa,丈夫正常XAY,胎儿为男性一定患病,无需进行基因检测,C错误;D、妻子患病XaXa,丈夫正常XAY,胎儿为女性一定正常,无需进行基因检测,D错

误。故选B。7.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紫花、粉花和白花三种表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当A基因存在时,植株花细胞中含有的白色前体物质能够转化为粉色色素,当B基因存在时,细胞能进一步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紫色色素。无色素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白花。下表为某探究

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亲本F1的表现型及比例紫花粉花白花甲紫花Ⅰ×紫花Ⅱ9/163/164/16乙紫花Ⅲ×白花3/41/40丙粉花×粉花03/41/4A.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B.亲本中紫花Ⅰ和紫花Ⅲ的基因型不同C.让丙组的F1中的所有粉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将不出现性状分离D.若要判断某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选择与纯合粉花植株进行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当A基因存在时,植株花细

胞中含有的白色前体物质能够转化为粉色色素,当B基因存在时,细胞能进一步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紫色色素。无色素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白花。分析可知,A-B-表现为紫花,A-bb表现为粉花,aa--表现为白花。【详解】A、甲组紫花Ⅰ×紫花Ⅱ杂交,子代紫

花:粉花:白花=9:3:4,为9:3:3:1变式,说明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甲组紫花Ⅰ×紫花Ⅱ杂交,子代紫花:粉花:白花=9:3:4,为9:3:3:1变式,说明亲本中紫花1和紫花Ⅱ的基因

型均为AaBb,乙组紫花Ⅲ和白花杂交,子代紫花:粉花=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紫花Ⅰ和紫花Ⅲ的基因型不同,B正确;C、丙组粉花和粉花杂交,子代粉花:白花=3:1,A-bb表现为粉花,aa--表现为白花,说明亲本粉花基因型为Aabb,

子一代粉花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其中Aabb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D、纯合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若和aaBB杂交,子代都是紫花,若和aaBb杂交,子代既有紫花也有粉花,若和aabb杂交,子代只有粉花,因此若要判断某白花植

株的基因型,可选择与纯合粉花植株进行杂交,D正确。故选C。8.杂交育种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途径,但不同品种的水稻之间的杂交种常有育性下降的问题。已知水稻8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T/t,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G/g,在花粉发育过程中,T或G框因表达的蛋白质是花粉正常发育所必须的,t和g基因无法表

达有功能的蛋白质。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株①-⑥,获取其相关基因后进行电泳,测得不同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个体花粉发育完全正常,④个体花粉3/4发育正常。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个体的基因型分

别为TtGG和TTGgB.③和⑥个体均有1/2花粉不能正常发育C.杂交种育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tg的花粉发育不正常D④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T或G基因表达对花粉发育重要的蛋白质,t和g基因无法表达有功能的蛋白质,则是基因型为tg的花粉发育不正常导致杂交种育性下降,①②个体花粉发育完全正常,根据电

泳结果,①和②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GG和TTGg,A正确;BC、③ttGg产生的花粉基因型为1/2tG、1/2tg,⑥Ttgg产生的花粉基因型为1/2Tg、1/2tg,基因型tg的花粉发育不正常,因此③⑥个体中,均有1/2花粉发育正常,BC正确;D、④的基因型为TtGg

,该个体自交,雌配子基因型1/4TG、1/4Tg、1/4tG、1/4tg,雄配子基因型为1/3TG、1/3Tg、1/3tG,后代的基因型为1/12TTGG、2/12TtGG、2/12TTGg、3/12TtGg、1/12TTgg、1/12Ttgg、1/12ttG

g、1/12ttGG共8种,故④个体自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9.东亚飞蝗性别决定方式比较特殊,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若不考虑变异,则下列有关东亚飞蝗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东亚飞蝗体内所有的细胞分裂过

程均有X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性体内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AXB、AXb、aXB、aXb的卵细胞.的C.雄性东亚飞蝗体内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又能进行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答案】C【解

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

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东亚飞蝗雄性

个体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其中一极的染色体中不含X染色体,A错误;B、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性体内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AXB或AXb或aXB或aXb的卵细胞,B错误;C

、雄性东亚飞蝗体内的精原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更多数量的精原细胞,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可能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或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10.20世纪中

叶,生物界曾对“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后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探究,确定了遗传物质为核酸。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细菌、酵母菌和绿藻都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大肠

杆菌的拟核中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DNA,该DNA分子呈环状C.新冠病毒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D.真核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是原

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B、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区,B正确;C、新冠病毒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RNA,C错误;D、真核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D错

误。故选B。11.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内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也可以分布在细胞质B.①②

③共同组成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体之一C.不同DNA的碱基种类相同,(A+T)/(C+G)的比例也相同D.此片段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1个【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碱基。【详解

】A、真核细胞内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也可以分布在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B、①②③不能共同组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C、不同DNA的碱基种类相同,(A+T)/(C+G)的比例不相同,C错误;D、该片段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

个,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为2×7=14个,D错误。故选A。12.下图为某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图中“→”表示子链的复制方向,甲和乙表示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注:亲代DNA分

子只含14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多起点同时双向复制B.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C.在分裂间期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

分开D.该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催化,并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1、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

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3、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4、DNA复制特点:DNA复制时,解旋后DNA分别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所以子代DNA分子中一条为母链,一条为子链,为

半保留复制;5、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6、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由于复制环的大小不同,所以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错误;B、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把此D

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B正确;C、复制结果是一个DNA变成两个子代DNA,分别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C正确;D、DNA复制和过

程中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催化,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13.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即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

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

NA上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的D.该过程能提高转录的效率,加快蛋白质合成的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

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详解】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B正确;C、图中5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mRN

A上,可完成五条肽链的合成,C错误;D、该过程可提高翻译的效率,并不能提高转录的效率,D错误。故选B。14.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抗虫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花,Bt基因能够在棉花细胞中复制和表达,从而使培育出来的棉花植株合成毒蛋白,具有抗虫性状。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Bt抗虫蛋白基

因的复制发生于棉花细胞的细胞核,转录发生于细胞质B.Bt基因复制和表达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C.Bt抗虫蛋白的合成,能减少棉花栽培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D.在棉花细胞中Bt基因能够表达出抗虫蛋白,说明翻译过程中密

码子具有简并性,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模板是DNA的两条链,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模板是DNA中的一条单链,

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详解】A、Bt抗虫蛋白基因的复制和转录均发生于棉花细胞的细胞核,A错误;B、Bt基因复制和表达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是在DNA上,B错误;C、Bt抗虫蛋白的合

成,导致棉花具有抗虫性状,从而减少棉花栽培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D、在棉花细胞中Bt基因能够表达出抗虫蛋白,说明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具有通用性,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故选C。15.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其果肉富含花色苷,

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调节途径如图,其中丁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上启动基因顺利表达的两个重要序列。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

代谢过程而实现的B.T序列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因为该修饰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D.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使T序列去甲基化来激活Ruby基因表达【答案】B【解析】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据图所示,T序列和G序列激活Ruby基因,促进合成关键酶,调控花色苷前体转变为花色苷,说明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代谢

过程而实现的,A正确;B、T序列的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B错误;C、光照会影响HY5蛋白与G序列结合,进而影响Ruby基因的表达,最终影响花色苷的形成,因此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C正确;D、据图分析,低温胁迫使T序列去甲基化来激活Ruby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花

色苷的形成,因此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使T序列去甲基化来激活Ruby基因表达,D正确。故选B。16.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养金鱼的国家。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在饲养过程中,野生鲫鱼发生突变,人们从中选择喜欢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培育出色彩

斑斓形态各异的金鱼。人工培育过程中金鱼变异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A.都产生了新的基因B.都产生了新的基因型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都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

】【分析】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

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详解】

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B、染色体变异不一定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B错误;C、三者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改变了基

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C。17.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下图为果蝇某条染色体DNA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碱基对缺失或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c中碱基对若

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若用红色荧光标记a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红色荧光点只有1个D.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各基因的首端存在调控表达起始密码子【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3、基因突变会引起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

列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详解】A、a为基因,基因内部碱基对缺失或增添,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但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变,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B正确;C、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用红色

荧光标记a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红色荧光点有2个,C错误;D、起始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不在基因中,D错误。故选B。18.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方位关于粮食问题的战略安排,我们要端稳饭碗做强“小种子”,下图是用高

秆抗病(HHRR)和矮秆易感病(hhrr)小麦为材料培育矮抗小麦新品种的几种不同方法。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方法Ⅲ虽具有盲目性,但可以大幅改造生物性状,创造生物新品种B.方法Ⅱ和方法Ⅰ的育种原理相同,但方法Ⅱ育种时间更短C.方法I需要用秋水仙素处

理单倍体种子或幼苗D.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与图中的方法Ⅱ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方法Ⅱ是杂交育种;方法Ⅲ为诱变育种。【详解】A、方法Ⅲ为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但可以大幅改

造生物性状,创造生物新品种,A正确;B、方法Ⅰ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方法Ⅱ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且方法Ⅱ杂交育种时间更长,B错误;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的培

育均为多倍体育种,而方法Ⅱ是杂交育种,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共64分)19.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染色体数为2n)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绘制出下面示意图。其中图1表示小鼠细胞分裂的部分过程(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

表示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甲所处分裂时期与图2中的_____段(用字母表示)所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2)图1中细胞丙处于_____期,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_

____,该细胞名称是_____。在探究小鼠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时,通常选用雄性小鼠睾丸为实验材料,而不用雌性小鼠卵巢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3)图2中Ⅰ和Ⅱ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

_,它们对于维持小鼠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若从过程Ⅰ和Ⅱ的角度分析。小鼠后代具有多样性,能更好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答出两点)。(4)实验过程中,发现

一只雄性小鼠(AaXBY)与一只雌性小鼠(aaXbXb)的后代中,有一只基因型为AaXBXbY的变异个体。经分析发现是_____(“父本”或“母本”)产生的配子发生异常所致,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该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异常的具体时期是_____。【答案

】(1)ef(2)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②.1:2:2③.初级精母细胞④.睾丸内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卵巢内产生的卵细胞数量(3)①.减数分裂、受精作用②.过程Ⅰ(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③.过程Ⅱ(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具有随机性(4)①.父

本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析】【分析】1、图1分析,甲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精原细胞);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

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2、图2分析,Ⅰ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小问1详解】图1中的细胞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的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细胞甲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加倍,对应ef段。【小问2详解】图1中细胞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1:2:2。此时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为雄性,该细胞

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在探究小鼠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时,通常选用雄性小鼠睾丸为实验材料,而不用雌性小鼠卵巢的原因是睾丸内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卵巢内产生的卵细胞数量。【小问3详解】图2中Ⅰ过程染色体先减半,再加倍,代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代表受精作用;小鼠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

因是:①过程Ⅰ配子染色体组合多样性,其来自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Ⅰ后期);②过程Ⅱ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小问4详解】一只雄性小鼠(AaXBY)

与一只雌性小鼠(aaXbXb)的后代中,有一只基因型为AaXBXbY的变异个体。变异个体含有XB、Xb、Y三条性染色体,分析可知XB和Y来自雄性小鼠,说明父本产生了同时含XB和Y的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

源染色体X和Y分离,现在X和Y出现在同一个精子中,说明该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异常的具体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和Y未分离。20.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以研究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

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前,分别用_____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分别用两组带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2)侵染一段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得

到上清液和沉淀物,之后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

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3)进一步检测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该现象说明了_____。(4)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具有特异性,这主要与

宿主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_____(物质)有关,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特定种类的噬菌体去侵染裂解相应的致病菌,来治疗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消化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相对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噬菌体疗法的优势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35S或32P的

大肠杆菌(2)①.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②.细菌没有被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3)DNA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蛋白质不能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4)①.蛋白质②.靶向性强;不会使细菌产生抗性(答出一点即可)【解析】【分析】1、噬

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2、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

清液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搅拌不充分,少量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小问1详解】噬菌体是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实验开始前,分别用含放射性标记(35S或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分别用两组带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小问2详解】35S标记的是蛋白质,32P标记的是DNA

,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而上清液中主要是噬菌体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由此可以推断出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

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小问3详解】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说明了DNA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蛋白质不能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即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小问4详解

】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具有特异性,这主要与宿主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蛋白质有关。可以选择特定种类的噬菌体去侵染裂解相应的致病菌,来治疗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说明噬菌体疗法靶向性强,且不会像使用抗生素一样,使细菌产生抗性。21.心肌细胞大量死亡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而出

现心脏疾病。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的肌细胞凋亡产生的一种心脏疾病,已知细胞内的P蛋白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凋亡,故该疾病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进行治疗。如下图所示,miRNA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ir

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回答下列问题:(1)放射刺激心肌细胞产生的_____会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使心肌细胞衰老死亡,导致放射性心肌损伤。(2)

由图可知,P基因表达出的P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瘤亡的作用,据此分析,miRNA表达量升高可_____(“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是_____。(3)在细胞核内,前体mRNA是在_____酶的催化下,以_____为模板,利用_____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的,合成后剪切形成的circRNA出核与miRNA结合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4)根据以上信息,除了减少miRNA的表达之外,试提出一个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新思路:_____。【答案】(1)自由基(2)①.促进②.P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miRNA表达量升高,与P基因的m

RNA结合并将其降解的概率上升,导致合成的P蛋白减少,无法抑制细胞凋亡(3)①.RNA聚合酶②.DNA一条链③.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4)可通过增大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P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提高P基因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凋亡【解析】【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知,miRNA能与P基因的mRNA结合,使mRNA的翻译停止。当miRNA与circRNA结合时,就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小问1详解】放射刺激心肌细胞,可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导致放射性心肌损伤。【

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P基因的mRNA翻译出P蛋白,P蛋白抑制细胞凋亡,而miRNA和P基因mRNA结合,使P蛋白合成停止,从而使细胞凋亡,说明miRNA表达量升高可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是P蛋白能抑制细胞

凋亡,miRNA表达量升高,与P基因的mRNA结合并将其降解的概率上升,导致合成的P蛋白减少,无法抑制细胞凋亡。【小问3详解】在细胞核内,前体mRNA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合成的,合成后剪切形成的circRNA出核与miRNA结合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小问4详解】据图分析,除了减少miRNA的表达之外,还能通过增大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P基

因的mRNA结合,从而提高P基因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凋亡。22.玉米(2n=20)雌雄同株且单性花,由野生玉米大刍草驯化而来,现在不仅是主要粮食作物,同时还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已知玉米叶片宽窄是由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具有显性基因A时表现宽叶。(1)玉米作为良好遗传学实

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2)若对玉米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条染色体。(3)现有杂合宽叶植株若干,自然条件下进行繁殖,理论上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实际收获后,统计F1宽叶植株:窄叶植株为2:

1,其原因可能是:_____。(4)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其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就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某研究人员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不耐高温植株杂交,其F₁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

耐高温为_____性状,且这对相对性状由_____对基因控制。(5)现有宽叶不耐高温玉米和窄叶耐高温玉米作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宽叶不耐高温:窄叶不耐高温=1:1,请依据第(3)、(4)小题中的结论,设计实验探究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从F1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请写出相应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小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②结果预测与结论:若_____,说明控

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出现该现象,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

代数量多(2)10(3)①.宽叶:窄叶=3:1②.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①.隐性②.1##一(5)①.选择F1中的宽叶不耐高温(AaBb)玉米植株让其自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宽叶不耐高温

:宽叶耐高温:窄叶不耐高温:窄叶耐高温=9:3:3:1【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小问1详解】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包括: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这有助于在控制条件下进行遗传操作;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这使得实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提高了实验效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

状,如高茎与矮茎、长果穗与短果穗等;产生的后代数量多,这使得统计结果更加准确。【小问2详解】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无性染色体,因此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10条染色体。【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该杂合宽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

,自然条件下进行繁殖,理论上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3:1;实际收获后,统计F1宽叶植株:窄叶植株为2:1,其原因可能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小问4详解】耐高温突变体甲与野生型不耐高温植株杂交,其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

高温隐性性状,且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小问5详解】假设控制不耐高温与耐高温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由(3)、(4)小题中的结论可知,宽叶不耐高温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窄叶耐高温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这对亲本杂交,F1中宽叶不耐高温的基因型为AaBb,窄叶不耐高温aaBb,

因此要设计实验探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F1中的宽叶不耐高温(AaBb)玉米植株让其自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宽叶不耐高温:宽叶耐高温:窄叶不耐高温:

窄叶耐高温=9:3:3:1;如果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则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为宽叶不耐高温:宽叶耐高温:窄叶不耐高温:窄叶耐高温=9:3:3:1。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