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04-????????.docx,共(15)页,164.3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2c775e04acc56149889eb3b258ba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
一:东方戏剧虽然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内部具有广泛歧义的内涵构成,但相对于西方戏剧来说,它仍可说是较为明确的界定。这种界定既带有文化区分的意义,也含有传统的内蕴。从历史概念来讲,西方戏剧对应于欧洲技术革命以来所建立起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
,而东方戏剧则对应于传统文明。从文化范域来讲,西方戏剧勃生于基督教文化领地,东方戏剧则繁衍于佛教文化圈。历史与文化的交合作用,将世界戏剧定型为东西两大基本范畴,二者具有不同的传统渊源和艺术发展轨迹,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规
则与美学风范。东方戏剧具有相同的近代命运:西方文明的崛起,在它与过去以及与东方之间划出了一条明显的鸿沟,并以其强力把世界纳入了全球化的轨道,与传统生存方式相联系的东方文明从此被归结为传统,划归与现代相隔离的概念。受到这一强势的冲击,东方文明逐渐萎缩和衰落,而西方文化则成为东方的法本。置身于
这一涡流中的东方戏剧,它的自在衍生状态被打破,舞台开始向西方倾斜,而异质戏剧的作用导致它走向式微与变异。东方戏剧的命运受到了挑战。更多的东方国家,特别是保存了悠久戏剧传统的中国和日本,它们受到西方戏剧文化辐射,虽然其民族戏剧面貌有极大改观,但不足以使传统戏剧样式发生整体蜕变,而只把其中一些蜕
变较大的部分分离而使之独立出去,造成戏剧的传统样式与蜕变形式并存的局面。这些国家对于西方戏剧的接受,通常都从翻译和介绍经典作品开始,最初的注重点是内容而非形式。在将这些作品搬上舞台的初期,往往利用或借鉴了民族戏剧的
形式,导致了一些蜕变戏剧样式的出现,日本的新派剧、中国的改良戏曲和文明新戏、马来西亚邦沙万剧的新剧、越南的小说口从剧都是类似的产物。从异质文化的接受过程来看,随着对西方舞台本质了解的深入,运用民族语言而按照西方舞台样式进行演出的新剧(
在中国称之为话剧)从而形成,创作也继而开始。在部分特质蜕变出新的戏剧样式的同时,东方古典戏剧的传统舞台样式接受了现代社会为之提供的筛选和改造,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最重要的变异取决于剧场建筑形制的改造,在西方建筑学思想和技术的影响下,东方戏
剧改变了以往剧场的简陋与随意,逐步建立起采纳现代声学和光学原理构设的新式剧场,并采用了西方的舞台技术设备,如机械传动、灯光照明、分幕与垂幕、各类新颖材料制作的景片等。戏剧生存空间的变化影响到表现形式的改变
,通常新的戏剧场地都要求对传统表演程式做出或多或少的调整。这种时代的要求如果在尊重民族艺术原则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一定都给艺术带来正面的效应,一个不该发生但却一直在发生的事实是,盲目地模仿西方
倾向使东方戏剧一定程度上迷失了自我,例如镜框式舞台对伸出式戏台的取代,逼迫中国戏曲过分改变了自己的舞台行为方式,而过度的写实倾向则对东方戏剧的本质属性造成了阉割。中国戏曲面临的局面最为复杂,因此目前的状况也最值得忧虑。它的传统从一千年前的宋代一直生生不息
地延续下来,在悠久的时间和广袤的地域里,繁衍出了众多形态接近而风格各异的剧种样式。它们的生命历程迭相交织、此起彼落,古典的消亡了,近代的又兴起,一些过了盛年进入衰退期,一些刚刚萌发向往着未来,老迈的孕育着新生的萌芽,稚嫩的流淌密○封○装○
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着远古的血液。它保持历史延续性的顽强生命力就体现在这种循环往复、新陈代谢的运动过程中,一旦运动终止,它就失去了活力。(摘编自《东方戏剧及其文化命运》)材料二:话剧作为一种西方舶来品,早在20世纪初的中国就存在世
界化与本土化的讨论。20世纪30年代,戏剧理论家张庚提出“话剧民族化”,成为中国话剧人的普遍追求。北京人艺奠基人焦菊隐执导的《蔡文姬》中,台词步法、服装舞美均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汲取养分。任鸣这一代话剧人则从继承走向发展
创新,“我们考虑的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拓宽一些,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在话剧艺术领域内探索‘东方戏剧’的美学精神”。《司马迁》的艺术风格就体现出这样的探索:舞台既具备雄浑的汉代气象,又跳出传统历史剧铺锦列绣、镂金错彩的模式。作为背景的深色汉画像随剧情发展转动,结尾
时全部翻转成具有金属质感的巨大镜面,寓意“以史为镜”。舞台正中的斜面幕布透射出现代感,变化多样的灯光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意境,让司马迁与屈原的“隔空对话”更具艺术真实性。创排莫言的《我们的荆轲》时,任鸣已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看懂这部戏”的自觉。莫言的剧本彻底颠覆了“风萧萧
兮易水寒”的侠士,在此基础上,任鸣将荆轲塑造为一个肩负重任又迷惘于自身价值的人,一个被功利心蚕食着理想却最终悲壮赴死、成就英名的人。这令“外国观众即便不了解荆轲,也能在自己的文化当中找到对应的艺术形象”。在任鸣看来,用整个东方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滋养中
国当代话剧,催生出能与西方戏剧文化平等对话的“东方戏剧”,是从业者应有的探索,“这是广泛吸收传统东方文化精髓、融合东方美学与哲学思想、同时又与舞台表达的现代精神相和谐的审美风格,这是一座引人攀登的艺术高峰”。(摘编自《走向世界的“东方戏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方戏剧繁衍于佛教文化圈,对应传统文明,与西方戏剧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美学风范。B.东方戏剧在受到西方戏剧文化辐射后,民族戏剧面貌有极大改观,戏剧的传统样式与蜕变形式并存。
C.我国戏剧剧种样式众多,其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戏剧艺术循环往复、新陈代谢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活力。D.中国当代话剧经过东方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滋养,成了能与西方戏剧文化平等对话的“东方戏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西方戏
剧文化的冲击,东方戏剧经受了相同的命运,但东方不同种类的戏剧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B.东方古典戏剧的传统舞台样式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戏剧表现形式的改变,这就需要对传统表演程式做出适当调整。C.虽然话剧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在一代代戏剧从业者的实践中,“东方
戏剧”美学精神的逐渐凸显将其西化特征逐渐消解。D.东西方戏剧之间的冲突、影响、借鉴、融合的过程,折射出人类思维的整体趋势,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共融的时代特征。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先将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进行比较阐述,可以更有力地突出东
方戏剧的特点。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B.文中借东方文明因西方文明的崛起而逐渐衰落的现实,明确了东方戏剧受到挑战的主要原因,条理清晰。C.文中以“镜框式舞台”为例来说明东方戏
剧因盲目模仿西方而迷失自我,并以此论证科技手段并不适用于东方戏剧。D.最后一段的论证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散结合,与上文严谨、客观地论述结合起来,使文章显得沉稳而不失灵动。4.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以材料二中提及的话剧
《司马迁》和《我们的荆轲》为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5.你认为东方戏剧应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保存自己的东方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位置就在我当上教师整两个月的那天,父亲去世了。那年他67岁。生前他和我母亲在Y区
靠车站的地方开着一家食品咖啡店。他本想一年后退休,可没想到竟……父亲的去世对我影响很大,我时常在刹那间弄不清在里昂考试的那一幕究竟发生在父亲去世前还是在他去世后,弄不清我在克瓦·卢斯车站等车时的那多风的时刻应该是在父亲去世的闷热的
六月之前还是在那之后。那是在一个星期天,刚刚过了中午。我的母亲出现在楼梯上,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只听母亲淡淡地说:“他走了。”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很难受。我记不得紧接下来的那几分钟我是怎样度过的了,父亲那双直勾勾地盯着什么东西的目光总是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让我心碎。他躺在那里,紧闭的双唇高凸于面颊之上,让我难以忘记。记得那时我请求母亲要她把父亲的双眼合上。母亲的妹妹及妹夫也守在他的床前,他们主动提出帮着给我父亲擦脸、刮胡子,因为这一切都要赶在尸体僵硬前做好。母亲坚
持给父亲穿三年前我结婚时父亲穿过的那套衣服。这一切都在平静中完成,没有号啕的哭声。母亲红肿着眼睛,不时难过地咧咧嘴。人们说话跟平常一样。我的姨和姨父嘴里不时地念叨着:“他走得太快了!”或是“他变化太大了”等。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
他还活着,或者他的生命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有点像个新生儿。好几回我听到母亲伏在他的耳边充满感情地叫他“我可怜的老宝贝”。回到隔壁的房间里,我关上了百叶窗,小心地抱起正在午睡的儿子,轻轻地说:“给外祖父挪个地方,外祖父要在这里睡觉了。”接到了姨父的通
知,Y市的亲眷们都来了。我和母亲带他们上楼来到父亲的灵床前,大家默哀几分钟,接着小声谈论了一会儿父亲的病和他的猝死,然后就下楼去咖啡厅喝咖啡了。我们开始筹备葬礼,安排殡葬仪式、请人发讣告、做弥撒、准备孝服。我觉得所有这些事情似乎都和父亲丝毫无关,他因为有
事才不在场。母亲异常悲痛,她告诉我说就在前一天的夜里,父亲还在黑暗中摸索着想拥抱她,那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还说:“你知道,他年轻时可是个漂亮的小伙哩。”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
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就这样,父亲的尸体停放在楼上,母亲还在楼下继续卖她的茴香酒和红葡萄酒。当人们失去亲人时总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是以泪洗面,沉默寡言,保持克制;而母亲则不同,她像邻居们那样懂得丧事礼节,能够控制自己。父亲是星期天去世的,星期三举行葬礼,这期
间,咖啡厅的常客们都来吊唁一番。我心里明白其实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是出于礼貌罢了。许多人在回忆他们最后一次见到我父亲时的情景,努力追忆着他们见面时的每一个细节,如他们见面的确切地点、时间、当时的天气情况及他们所
说过的每一句话。在一个生命自然逝去的时候,人们如此这般地详尽回忆他的往事,表明了父亲的死是多么让人意想不到。来吊唁的人们出于礼貌提出要见一见父亲的遗容,母亲没有答应所有的人的这一要求,她只接受了那些真正出于
同情的人的要求,拒绝了那些出于好奇的人。几乎咖啡厅所有的常客都得到允许向父亲告别,但是邻居一位企业老板的太太被拒绝了,因为父亲在世时就对这位噘嘴太太没有任何好感。晚上,我丈夫来了,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亲人的葬礼,他有些拘谨不自在。他
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夜里,我们就睡在父亲临死前睡的家里唯一的那张双人床上。教堂里挤满了人,他们都是一些家庭妇女和正在小憩的工人,当然我父亲活着的时候经常接触的那些有地位的“大人物”们一个都没有来,其他的
商贩们也没有来。在神父致悼词时,他用了“诚实的一生,劳碌的一生”和“一个一生中从未损害过任何人的人”来形容父亲。我又在母亲家里待了几天,办理了那些有人故去时人们应该办理的手续,另外我也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我们把父亲的衣服整理好以便分送给那些需要的穷人。
我在他挂在储藏室里的他平时穿的衣服里发现了他的钱包,里面有不多的钱,有驾驶执照,在最底下还有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发黄的带花边的旧照片,用一张剪下的报纸包着。照片上都是些工人,他们都戴着鸭舌帽,排成三排,目光投向同一个方向。相片里典型地再现了历
史书中所描写的工人罢工或是人民战线斗争的那种情景。我认出了父亲,他站在最后一排,样子很严肃,又像是有些忧虑,但大部分人都面带微笑。剪下的报纸的内容登载的是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录取名单,名单是按名次顺序排列的,我排在第二名
。星期天,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想方设法哄着我的孩子,为的是让他安静不要吵闹,因为乘头等车厢的旅客都喜欢安静,不愿意让小孩子打扰。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我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布尔乔亚[注]”,而且“为时已晚”。(有删改)[
注]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音译,意即“资产阶级”,富裕阶层的代称。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是在六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逝世的,“我”当上教师才两个月,从获得好工作的快乐忽然掉进失去父亲的悲哀,“我”好长时间没转过弯来。B.父亲死后,母亲伏在他耳边
充满感情地呼唤他的昵称,回忆父亲在死前一天夜里摸索着想拥抱她,都说明母亲凡事都把父亲放到首要位置。C.咖啡厅所有的常客几乎都得到允许向父亲告别,但邻居太太被拒绝了,因为父亲对她没有任何好感并且父母亲两人的性格都敏感小气。D.父亲钱包里的照片上,大部分人都面带微笑,但父亲的样子很严肃,又像是有
些忧虑,父亲其实是有基础疾病而没及时治疗。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老是出现一些“幻觉”,弄不清一些事情的时间先后,觉得葬礼涉及的事情似乎都跟父亲无关,表明父亲在“我”心目中可有可无。B.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厌其烦
地历数父亲死后各色人等的言行,散文一般地讲述人们习以为常却无法厘清其中道义的事情。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C.父亲死后来吊唁的有姨和姨父、Y市的亲眷们和咖啡店的常客们,有地位的“大人物”一个都没有来,很好地刻画了一个无聊而麻木的立体群像。
D.作者将自己从事件中抽离,客观冷静地看待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不动感情的叙事技巧,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8.父亲死后,母亲的行为有诸多反常,试举两个事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9.在《位置》的最后,作者说“最让父亲自豪的,甚至也是他生存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让我进入一个曾经对
他不屑一顾的社会阶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与父母亲已经是不同阶层的人了?作者对这种阶层差异的态度是怎样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以德裕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德裕入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辩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辩之甚难。臣以为正人如松柏
,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有奸罔.者立黜去,常令政事皆出中书,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曰:“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
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至祸败。兹事大误,愿陛下以为戒!臣等有罪,陛下当面诘之。事苟无实,得以辩明;若其有实,辞理自穷。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上嘉纳之。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欲击回鹘以求功,奏称:“回
鹘叛将嗢没斯等侵逼塞下,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请自出兵驱逐。”上命朝臣议之,议者皆以为嗢没斯叛可汗而来,不可受,宜如牟等所请,击之便。上以问宰相,李德裕以为:“穷鸟入怀,犹当活.之。况回鹘屡建大功,今为邻国所破,部落离散,穷无所归,远依天子,无秋毫犯塞,奈何乘其困而击之!
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
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战A不利B城C陷D必矣E不若F以恩义抚G而安之H必不为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裕入谢”与“旦日不可
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B.“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与“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两句中的“诚”含义相同。C.“有奸罔者立黜去”与“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罔”含义相同。密○封○
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D.“犹当活之”中的“活”与“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中的“亡”都是使动用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武宗被立,并不是出于宰相杨嗣复、李珏的本意。武
宗即位后,召李德裕入朝。B.李德裕认为正直的人不必依赖外物,而邪恶的人如果不攀附他物,就不能自立。C.回鹘叛将嗢没斯等侵逼塞下,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认为和回鹘世代为仇,请求出兵驱逐。D.李德裕认为吐谷浑等族各有许多部落,大多只
是见利起兵,并不会真的为国家尽心效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2)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14.朝臣大多赞
成出兵回鹘,李德裕为何竭力反对?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②。何人为写③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④,关塞如
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⑤,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虞允文于采石东击溃金
主完颜亮的部队,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②风约楚云留:当时词人正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未能亲自参战。③写:通“泻”。④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登)湖海之士,
豪气不除。”此言其平生以陈登之豪气自负。⑤然犀处:指采石矶。晋温峤平乱至采石矶,世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雪洗”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此战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内含洗雪“靖康
耻”之意,此战一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令词人喜不自胜。B.“剪烛看吴钩”一句描写了词人夜间燃烛抚剑、心潮难平的情景,抒发了词人目睹山河之异,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的襟怀。C.“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两句写物换斗移
,时过境迁,古战场的辉煌已成历史陈迹,抒发了词人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D.此词从“闻采石战胜”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读后令人深受鼓舞。姓名班级考号密○封
○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6.词人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名句以抒己怀,请于全词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写《离骚》的原因是“”和“”。(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
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和《赤壁赋》中的“”,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是诗人傲骨铮铮、决不违心侍奉权贵的宣言,也由此可以看出李白更为看
重人性的另外一面——精神的自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戏剧节期间,一场大雪在乌镇翩然洒落。背着帆布袋的文艺青年们从桥头匆匆走过,摇橹的乌篷船自
桥下画出一圈圈涟漪,街头定胜糕、东坡肉粽的热腾腾香气在雨雪中弥散。作为创作者、评论者或者观众的人们一起谈论着戏剧与人生的多重可能性,而在那些或现代或古老的剧院里,一幕幕悲欢离合依旧在不停歇地上演。人们又一次因为戏剧相遇或重逢。①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人流依然不少,②剧院里人才济济,③街头与水
边敷上粉墨浓妆,④引吭高歌进行表演的演员热情地与游客互动,⑤将气氛引向狂欢。在这里,你很难界定表演者、观众和游客的身份,或者说,他们在不同场合或时间内也在转换着不同身份。而各种即时上传的短视频及自媒体也在模糊着媒介与受众间原本泾渭分明的身份。在乌镇,我们可以看到戏剧艺术打
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蓬勃地生长。同时乌镇也展现出历史、文学与戏剧交织而成的别样风景。时尚的大剧院里,人们再次走进“樱桃园”的文学世界;而在回廊掩映、花木扶疏的中国古典木质建筑国乐戏院和秀水廊剧院里,戏剧作品《
李叔同》和《桃花扇》也让观众在历史深处遥望着那些悲欣交集的故人身影,吟唱一曲“天涯沦落,知己不再”的送别挽歌。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9.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不当,请
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包括了演员、剧本、舞台和观众四个要素,“乌镇戏剧节”在这些方面独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
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一串螃蟹在门后叽里咕噜吐着泡沫。打气炉子呼呼地响。一声鸡啼。一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的鸡,在小天井里徘徊顾盼,高傲冷清,架上两盆菊花,一盆晓色,一盆懒梳妆。——大概多数人一定欣赏懒梳妆名目,但
那不免过于雕琢着意,太贴附事实,远不比晓色之得其神理,不落形象,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看过又画过这种花的就可以晓得,再没有比这更难捉摸的颜色了,差一点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天晓的颜色是什么样子呢,可是一看到这种花叆叆叇叇....,清新醒活的劲儿,你就觉得一点不错,这正是“
晓色”!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两个字。(选自汪曾祺《鸡鸭名家》,有删改)21.文中画横线处“高傲冷清”后的标点在不同版本中有逗号和句号的区别,请分析这里使用逗号的理由。(4分)22.“叆叇”的本义是云彩很厚,
文中加点处使用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四、写作(60分)23.欣赏下面三幅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这三幅漫画和漫画中的文字,表达了人在成长中对哭的感悟和思考,成长中有很多的事情和境遇都会引发你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
你对成长的感悟和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答案全解全析1.D“成了能与西方戏剧文化平等对话的‘东方
戏剧’”表述错误。原文“用整个东方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滋养……是从业者应有的探索”是任鸣对中国当代话剧从业者探索方向的表述,选项把未然当成了已然。2.C“‘东方戏剧’美学精神的逐渐凸显将其西化特征逐渐消解”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内容来看,东方戏剧的发展是与西方戏剧借鉴融合的
过程,并非此消彼长。3.C“并以此论证科技手段并不适用于东方戏剧”曲解文意。材料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一定……例如镜框式舞台对伸出式戏台的取代”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一定都给艺术带来正面的效应,但并不是说科技手段不适用于东方戏剧。4.答案①从艺术风格(文化)角度
看,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司马迁》中对舞台汉代气象的呈现和现代科技舞美的运用,体现了东方戏剧在民族化基础上的拓展和实践。②从人性的角度看,虽是民族化、个人化的作品,但反映的人性却是共性的、世界性的。如《我们的荆轲》中荆轲的形象同样能够引起外
国观众的共鸣。解析题干要求结合《司马迁》和《我们的荆轲》来谈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理解,可从材料二中找出《司马迁》和《我们的荆轲》既能体现民族性,又能体现世界性的相关内容,来具体分析。由“我们考虑的是……探索‘东方戏剧’的美学精神”“《司马迁》的艺术
风格就体现出这样的探索……镂金错彩的模式”“舞台正中的斜面幕布透射出现代感……更具艺术真实性”等可知,《司马迁》中对舞台汉代气象的呈现和现代科技舞美的运用,体现了东方戏剧在民族化基础上的拓展和实践。由此可概括出:从艺术风格(
文化)角度看,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由“创排莫言的《我们的荆轲》时,任鸣已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看懂这部戏’的自觉”“莫言的剧本彻底颠覆了……这令‘外国观众即便不了解荆轲,也能在自己的文化当中找到对应的艺术形象’”可知,《我们的荆轲》中荆轲的形象同样能够引起外国观众的共鸣。
由此可概括出:从人性的角度看,虽是民族化、个人化的作品,但反映的人性却是共性的、世界性的。5.答案①尊重民族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②合理借鉴西方戏剧文化,不盲目模仿。③坚持创新发展,保持东方戏剧历史延续性的顽强生命力。
解析由材料二“北京人艺奠基人焦菊隐执导的《蔡文姬》中,台词步法、服装舞美均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汲取养分”可概括出答案①。由材料一“这些国家对于西方戏剧的接受……导致了一些蜕变戏剧样式的出现”“从异质文化的接受过程来看……创作
也继而开始”可概括出答案②。由材料一“东方戏剧改变了以往剧场的简陋与随意……自然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它保持历史延续性的顽强生命力就体现在这种循环往复、新陈代谢的运动过程中”和材料二“任鸣这一代话剧人则从继
承走向发展创新”以及话剧《司马迁》和《我们的荆轲》的创排可概括出答案③。6.AB.“都说明母亲凡事都把父亲放到首要位置”说法错误,“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才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说明母亲有时候不得不把生存放在首要位置。C.“并且父母亲两人的性格都敏
感小气”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说法错误,由文中“但是邻居一位企业老板的太太被拒绝了,因为父亲在世时就对这位噘嘴太太没有任何好感”可知,母亲拒绝邻居太太是因为阶层对立,父亲对其没有好感。D.“父亲其实是有基础疾病而没及时治
疗”于文无据。7.BA.“表明父亲在‘我’心目中可有可无”错误,“我”出现幻觉正说明父亲的去世对“我”影响很大。C.“很好地刻画了一个无聊而麻木的立体群像”说法错误,作者的意图在于表明父亲属于底层劳动人民,这些人群中也有人并非“无聊”或“麻木”。D.“不动感情
的叙事技巧,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说法错误,“更能表明一个社会底层的男人活得毫无意义”并非作者采用“不动感情的叙事技巧”的目的,作者的零度感情叙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自己与家乡的一切展开冷静的解剖。8.答案①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父亲还活着。不愿意承认丈
夫已死的反常行为,很好地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两人感情至深。②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影响生意,只在举行葬礼那天关了一天咖啡店的门。不陪伴刚逝去的丈夫而坚持开业的反常行为,冷峻而心酸地表达了底层人民生存的艰难。解析由“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他还活着……叫他‘我可怜的老宝贝’”可知,
父亲已经去世了,但母亲依然和父亲说着话,好像父亲还活着。这一反常行为说明母亲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认丈夫已死的事实,表现了母亲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不舍,两人感情至深。由“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继续卖她的茴香酒和红葡萄酒”可知,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不陪伴刚逝去的丈夫却坚持营业。这一反常行为说明
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不得不暂时把生存放在首要位置,冷峻而心酸地表达了底层人民生存的艰难。9.答案(1)①母亲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②“我”的丈夫来奔丧却有些拘谨不自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说明“我
”结婚后组建的家庭也与父母亲有了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③回家时乘头等车厢,设法哄着“我”的孩子安静下来以免孩子打扰了其他乘客,说明“我”已经认可并习惯了有钱人的生活方式。(2)①既正视并认可这种差异的客观性,以一个跻身上层阶级的精英分子的身份,审视父母亲所在阶层的所言所行,有
一种文化的优越感。②也对自己对底层阶级的蜕变(或:叛变)心存疑虑,并加以批判和否定。解析(1)由“我的母亲出现在楼梯上,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可知,母亲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眼睛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说明“我”认为这是不卫
生的。由“晚上,我丈夫来了……那张双人床上”可看出,“我”的丈夫来奔丧却有些拘谨不自在,他以往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说明“我”结婚后组建的家庭与父母有了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由“在回家的火车上……不愿意让小孩子打扰”可以看出,“我”回家时乘坐的是头等车厢,并设法哄着“我”的孩子
安静下来,以免孩子打扰了其他乘客,说明“我”已经认可并习惯了有钱人的生活方式。(2)由“她用中午吃饭时用过的餐巾拭着眼睛”“母亲因为害怕失去顾客……红葡萄酒”等可以看出,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父亲去世后母亲
的言行,描写了父母所属的社会阶层,也就是父母在社会中的“位置”,而“我”已经“当上教师”,属于社会的中产阶级,“我”是以一个跻身上层阶级的精英分子的身份,审视父母亲所在阶层的所言所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行,“我”能够正视并认可这种差异
的客观性,有一种文化的优越感。由“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而且‘为时已晚’”可以看出,“我”在寻找自己的定位时,无法完全摆脱出身的影响,而是不断往来于“现实”与“过去”之间,似乎生活在两个不相容的世界的夹缝中。“我”也对自己对底层阶级的蜕变(或:叛变)心存疑虑,对自己的“背叛”和“
向上流动”有一种负罪感,并加以批判和否定。10.BEH“若战不利城陷必矣”是假设关系复句,“战不利”是假设的条件,“城陷必矣”是其结果,且“矣”为句末语气词,故应在“利”和“矣”后断开;“安”和“抚”并列,都作谓语,“之”
作“抚而安”的宾语,应在“之”后断开。故应在B、E、H三处断开。11.DA.“德裕入谢”中的“谢”表示感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表示道歉,二者含义不同。B.“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中的“诚”为连词,表示假设
,如果,果真;“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中的“诚”为副词,确实,的确。二者含义不同。C.“有奸罔者立黜去”中的“罔”表示欺骗;“罔民而可为也”中的“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二者含义不同。D.“犹当活之”中的“活”为使
动用法,使存活;“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亡”为使动用法,使灭亡。二者都是使动用法。12.C“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认为和回鹘世代为仇,请求出兵驱逐”错误。由原文“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欲击回鹘以求功”可知,与回鹘世代为仇的
是吐谷浑、沙陀、党项等族,且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攻击回鹘是为了谋求战功。13.答案(1)对于群臣小的过失,应当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如有大罪,则加以责问惩罚,这样,君臣之间就没有猜疑和隔阂了。(2)朝廷应当派遣使者前往安抚他们,运送粮食赐予他们,这就是当年汉宣帝能使
匈奴呼韩邪单于服从的原因啊。解析(1)“悛”,改,悔改;“谴”,责问,责备;“疑间”,猜疑和隔阂。(2)“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判断句;“此……所以”,这是……的原因;“服”,使动用法,使服从。14.答案①回鹘多次立有大功;②回鹘来降,秋毫无犯,应予以安抚;③天德军兵力
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回鹘真来骚扰边境,亦须调动各道兵马讨伐。解析由“回鹘屡建大功”可知,回鹘多次立有大功;由“今为邻国所破,部落离散,穷无所归,远依天子,无秋毫犯塞,奈何乘其困而击之”可知,回鹘来降,秋毫无犯,应
予以安抚;由“今天德城兵才千余……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可知,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回鹘真来骚扰边境,亦须调动各道兵马讨伐。[参考译文]当初,武宗被立为皇太弟,不是出于宰相的本意,所以(武宗即位后,)宰相杨嗣复、李珏相继被罢免职务,(武宗)召淮南节
度使李德裕入朝,让李德裕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入朝向武宗谢恩,他对武宗说:“使天下治理得好的关键,在于辨别群臣中谁是邪恶的人,谁是正直的人。邪恶和正直两者之间,势不相容,正直的人指斥邪恶的人邪恶,而邪恶的人也指斥正直的人邪恶,以致密○封○装
○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皇上难以辨别。我认为,正直的人就像松柏一样,独立生长,不必依赖外物;而邪恶的人就像藤萝一样,如果不攀附其他事物,就不能自立。所以,正直的人一心一意地侍奉皇上,而邪恶的人则争先恐后地朋比为党。
陛下如果能谨慎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担任宰相,如果有奸邪虚伪的官员就立即罢免,常使政令都出自中书省,诚心诚意地委任宰相,坚定不移,那么天下还有什么忧患不能得到治理呢?”李德裕又说:“先帝(文宗皇帝)在大臣面前,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群臣小的过失,一般都容忍不言,这样日积月累,以致酿成大祸。这实在
是一大失误,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如果)我们有罪,陛下应该当面责问。假如事实不符,应当允许我们申辩清楚;假如确是事实,我们就会在申辩时理屈词穷。对于群臣小的过失,应当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如有大罪,则加以责问惩罚,这样,君臣之间就没有猜疑和隔阂了。”武宗称赞并
采纳了他的意见。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想出兵攻击回鹘,以求取战功,于是奏称:“回鹘的叛将嗢没斯等人侵逼边塞,吐谷浑、沙陀、党项族部落都和回鹘世代为仇,请求朝廷批准我们出兵驱逐回鹘。”武宗命朝臣商议此事,朝
臣都认为嗢没斯背叛可汗而来投,不可接受他,应当批准田牟等人的请求,出兵驱逐回鹘。武宗又拿此事问宰相,李德裕认为:“鸟飞不动了落到人的怀里,尚且应当使它存活。何况回鹘多次立有大功,现在被邻国攻克,部落分离逃散,穷困无所依靠,远来归附皇上,并无丝毫
侵犯边塞之意,为什么要乘他们穷困的时候攻击他们呢!朝廷应当派遣使者前往安抚他们,运送粮食赐予他们,这就是当年汉宣帝能使匈奴呼韩邪单于服从的原因啊。”陈夷行说:“这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马,资助盗贼粮食,不如出兵攻打。”李德裕说:“
吐谷浑等族各有部落,他们见到利益就敏锐地争先出兵进攻,形势不利则像鸟和鱼一样受惊四散而去,各回自己的巢穴,怎么会尽死为国家效力呢!现在,天德城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战不利,该城必定失陷。(因此,)不如对回鹘用恩德和大义进行安抚,使他们在边塞安定下来,必然不会成为国家的
祸害。即使回鹘果真侵犯暴掠边境,也须征发各道的大批兵力讨伐,怎么能让天德独自出兵攻击呢?”15.C“抒发了词人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错误。词人写“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是为了抒发“渺渺唤人愁”的感慨,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收复,抒发了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
的悲慨。16.答案①“剪烛看吴钩”化用了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或:杜甫诗句“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词人借助“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②“
小乔初嫁”化用了苏轼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词人以周瑜比拟、赞美采石大捷的主将虞允文,借此语赞扬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故能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地建立不朽勋业。③“我欲乘风去”化用了苏轼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古代英雄宗悫曾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愿,此处词人借苏轼
“乘风归去”的豪语抒发了自己欲大展雄图、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剪烛看吴钩”,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杜甫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后出塞》),李贺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
取关山五十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州”(《南园》),此处化用杜甫和李贺诗句,“剪烛看吴钩”是一句动作描写,抒发了词人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小乔初嫁”化用
了苏轼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词人以周瑜比拟、赞美采石大捷的主将虞允文,周瑜并不在“小乔初嫁”的年龄指挥赤壁之战,而虞允文以文吏督战也并不“优游”,词人的目的在于极力歌颂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我欲乘风去”化用了苏轼词句“我欲乘风
归去”,古代英雄宗悫曾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愿,古代英雄(宗悫、祖逖)的英魂“复活”在苏轼式的豪放词风中,描绘了词人那种踔厉风发、青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其欲大展雄图、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词气慷慨激昂,豪情飞扬。17.答案(1)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老鱼跳波瘦蛟
舞舞幽壑之潜蛟(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8.答案①全句运用排比,将文艺青年的匆匆行色、乌篷船画出的圈圈涟漪和市井食物的腾腾热气依次展现,凸显乌镇富有活力的生活场景。②乌篷船“画出”圈圈涟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精细,既表现出江南水乡独
有的风物之美,也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画面感。解析“背着帆布袋的文艺青年们从桥头匆匆走过”“摇橹的乌篷船自桥下画出一圈圈涟漪”“街头定胜糕、东坡肉粽的热腾腾香气在雨雪中弥散”三个句子都采用了主谓结构的形式,构成排比,分别表现了三个画面,一个是文艺青年的匆匆行色,一个是乌篷船画出的圈圈涟漪,
一个是市井食物的腾腾热气,三个画面,凸显了乌镇富有活力的生活场景。“摇橹的乌篷船自桥下画出一圈圈涟漪”,用“画出”描写乌篷船荡起圈圈涟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画”表现出一种美感,比“荡起”更能体现江南水乡之美,这个词写景精细,既表现出江南水乡独有的风物之美,也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画面感。19.
答案②“人才济济”改为“座无虚席”。⑤“狂欢”后加“的高潮”。解析②语境是说乌镇戏剧节期间,剧院中的观众很多。“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座无虚席”。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⑤句子缺
少宾语,应在“狂欢”后加“的高潮”。20.答案①演员和观众的身份不再界限分明,可以在不同时空中相互转换。②乌镇戏剧节的剧本展现出历史、文学与戏剧交织而成的别样风景。③舞台风格多元化,现代剧院的时尚和传统戏院的古色古香兼备。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文段内容从演员、剧本、舞台和观众四个方面分析“乌镇戏
剧节”的特色。由“在这里,你很难界定表演者、观众和游客的身份……蓬勃地生长”可得出答案①。由“同时乌镇也展现出历史、文学与戏剧交织而成的别样风景”“戏剧作品《李叔同》……送别挽歌”可得出答案②。由“时尚的大剧院里……秀水廊剧院里……”可得出
答案③。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1.答案①逻辑上:这句话写了叙述者先被鸡啼吸引,然后被公鸡牵引视线,后以公鸡的高冷顾盼带出架上菊花,由低到高,视角转换自然流畅。②意境上:由公鸡的高傲冷清再联系到架上的菊花,二者形神毕肖,色彩华贵,与意境协调。
句意联系紧密,可以用逗号。解析从逻辑上看,这句话的目的是引出后文对菊花的描写,“一声鸡啼。一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的鸡,在小天井里徘徊顾盼,高傲冷清,架上两盆菊花……”,叙述者先被鸡啼吸引,然后
被公鸡牵引视线,由公鸡的高冷顾盼带出架上菊花,由低到高,视角转换自然流畅。从意境上看,公鸡“高傲冷清”,菊花“得其神理,不落形象”,二者形神毕肖,色彩华贵,与意境协调。句意联系紧密,可以用逗号。22.答案①“叆叇”本义是云彩很厚,这里借助云彩的层层叠叠来形容菊花花瓣的繁复。②使用叠词
,强调了繁复的程度,形象生动地写出菊花盛放的美丽。解析“叆叇”指的是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可是一看到这种花叆叆叇叇”,这里借助云彩的层层叠叠来形容菊花花瓣的繁复。“叆叆叇叇”,运用叠词,强调了“晓色”菊花的繁复程度,同时也写出了盛开的“晓色”菊花的美丽。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漫画
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有三幅漫画,第一幅漫画的文字是“所有的终点/都会是新的起点/只是那时的你不懂/就忙着哭泣懊悔”;第二幅漫画的文字是“人突然长大的瞬间/不是哭得最伤心的时刻/而是忍住没哭出来的那个晚上”;第三幅漫画的文字是“生活不缺难过/哭过就要更坚强地活
”。具体看来,“哭泣”意味着“痛苦”,第一幅漫画意在劝告人们不要为过去而哭泣,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终点,而是有无数个新的起点等着我们去战胜自我;第二幅漫画意在说明面对人生的痛苦和磨难,忍住哭泣意味着成长和成熟;第三幅漫画意在说明接受生活中的痛苦,放下心结,坚强地前行。写作任务是,“这三
幅漫画和漫画中的文字,表达了人在成长中对哭的感悟和思考,成长中有很多的事情和境遇都会引发你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成长的感悟和思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材料意在启示人们坦然接受人生的痛苦,活好当下,在痛苦中不断成长,打
造一个坚强的自我。[参考立意]1.成长就是将哭声调成静音。2.哭过后坚强面对人生。3.不要为过去而哭泣。4.在泪水中感悟成长。[例文]眼泪,真好试卷发下来了,又是一个低得可怜的分数,这分数好像一道强烈的闪电,击得我全身瘫软,心一阵紧似一阵地痛,只觉得
有个狰狞的魔鬼正一步步吞噬着我的思想和我的灵魂。泪无声地流入心田。这些年的学习,我究竟学会了什么?究竟懂得了什么?我不禁暗暗问自己,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一串串酸涩的泪珠沿着面颊滴滴滚落。小时候,看惯了玫瑰色的海,听惯了枫叶似的词,被呵护在五彩的世界里。不经意间,已经从七姓名班级
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彩阳光和各色鲜花中走入了灰色的日子,我多想重新飞起来!可我是那样力不从心,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缺少一对坚强的翅膀,失落之余,我只学会了一件事——落泪。
总是觉得经过很多艰辛、尝过很多苦涩却无人安慰,总是觉得走过很多坎坷、熬过很多寂寞却无人理会,总是觉得努力了、拼搏了却没有多少收获。听着如潮的掌声为胜利者响起,看着艳丽的鲜花为成功者绽放,流泪便成了我唯一的发泄。遇到困难时,会落泪
;困难解决不了时,会号啕大哭;力不从心时,也会为放弃而流泪。然而,偶尔有一个声音会在耳边响起: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这个声音在不断扩大,似乎要震破我的耳膜。“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吗?”我不断地问自己。我回忆着,思索着,试图找到
答案。有没有一朵胜利的鲜花没有经过汗水的浇灌,有没有一颗成功的果实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有没有一个甜美的笑容没有经过苦水的浸泡。我似乎找到了肯定的答案——心中的彩虹就是泪水的结晶。我终于明白,眼泪不只是昭示你有着迷惘的过去、沧桑的往日,不只是昭示你是一个弱者。
它更让我明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由此我更加坚信,日落之后还会有日出,月缺总会月圆。只要梦还在,只要我走得踏实,走得稳健,一定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明天。这一刻,我知道到了该擦干眼泪,拾起尘封已久的微笑和勇气上路的时候了。也许我还会流泪,但我的心中已经亮起了一道彩虹。眼泪总是被别人认为是悲伤
的,是难过的,是痛苦的……可是眼泪也会是幸福的,与自己和解的眼泪,这滴泪,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以后,我还会留下无数次眼泪,但眼泪化作的彩虹,会指引我成长,让我变得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