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94.094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494.0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b60bf45396bb02555840f8bb02f0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分析多种糖类物质时发现,有的单糖既能构成二糖、多糖,又能构成植物特有的多糖和动物特有的多糖。下列单糖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是()A.葡萄糖B.果糖C.核糖D.半乳糖【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

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

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它们组成都是由一份子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组成;多糖有糖原、淀粉、纤维素,单体都是葡萄糖,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关

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B.在冬季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上升C.细胞内的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D.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导致贫血【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

的关系:若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的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详解】A、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正确;B、冬季,细胞代谢减慢,自由水含量降低,抗寒能力增强,B错误;C、细胞内的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正确;D、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导致贫血,D正确。故选B。3.人体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构成,其中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145和144B.149和145C

.146和145D.145和146【答案】C【解析】【分析】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

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详解】根据形成多肽链时,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所以人体血红蛋白中的一条肽链上有145个肽键,则形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分子个数=形成的肽键个数+肽链条数=145+1=146个;又在形成多肽链

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所以它们相互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个数=肽键个数=145个。C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类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亲水端朝外侧,疏水端朝内侧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

类和含量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病毒也能进入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

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磷脂)、蛋白质,另

含少量的糖类,A错误;B、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结合形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亲水端朝外侧,脂肪酸疏水端朝内侧,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取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C正确;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如病毒、某些

细菌也能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无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中心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1、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

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2、中心体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B、无

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A。6.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呼吸抑制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即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的B、离子通过离子

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属于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呼吸抑制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

变性,因此会降低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故选C。7.植酸酶常作为饲料中的添加剂,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后,投喂烘干的饲料,并检测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对照组1.090.080.12实验组1.710.100.13A.烘干饲料时,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酶失活B.实验中饲养鲈鱼时,应控制好鱼的大小、水温等无关变量C.对照组鲈鱼投喂普通饲料

,实验组鲈鱼应投喂等量的含植酸酶的饲料D.实验结果表明植酸酶能显著提高鲈鱼淀粉酶的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自变量为植酸酶的有无,因变量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无关变量包括水温、溶解氧浓度等。【详解】A、酶

在高温下会失活,烘干饲料时,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酶失活,A正确;B、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鱼的大小、水温、溶解氧浓度等,所以实验中饲养鲈鱼时,应控制好鱼的大小、水温等无关变量,B正确;C、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鲈鱼投喂普通饲料,实验组鲈鱼应投喂等量的含植酸酶的饲料,C正确;D、酶具有专一

性,实验表明植酸酶对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D。8.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A.水、ADP、PiB.ADP、C3、水C.氧气、水、ATPD.水、二氧

化碳、ATP【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和NADPH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详解】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该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因此需要消耗水、AD

P、Pi,A正确;B、C3是在暗反应阶段被消耗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C、氧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的,C错误;D、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ATP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的,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细

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中B.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衰老生物体的体内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自主有序地凋亡,对个体极为不利【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是普遍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细胞分化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但胚胎时期达到最大,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衰老生物体的体内细

胞普遍处于衰老状态,也存在幼嫩的细胞,C错误;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程序性地死亡,对个体有利,D错误。故选B。10.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出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杂交组合子代表型及数量一甲(顶生)×乙(腋生)102腋生,98顶生二丙

(腋生)×丙(腋生)202腋生,69顶生三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则该表现型为显性;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新的表现型,则新出现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详解】分析杂交组合三可知,子代全为腋生,因此可以确定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且亲本全为纯合子,即甲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丁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AA;而杂交

组合二的后代出现约3∶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腋生(丙)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杂交组合一的后代腋生∶顶生≈1∶1,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所以纯合子为甲和丁,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假设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处于分裂过程的细胞的局部示意图

,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组成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B.图示细胞内共有6条染色单体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产生配子是2种或4种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不含有性染色体【答案】A【解析】的【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

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含有Y染色体)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生物为雄性个体

,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正确;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若发生的是G基因突变为g,配子分别是GXE、gXE、gY;若若发生的是g基因突变为G,配子分别是GXE、gXE、GY)或4种配子(发生

的是交叉互换,配子分别是GXE、gXE、GY、gY),C错误;D、E所在染色体为X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未绘出的另一极含有Y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12.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点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着丝点分裂会导致DNA数目加倍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

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二倍D.此时细胞中核DNA的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二倍【答案】B【解析】【分析】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但DNA数目不变,A错误;B、若该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核DNA的数目与体细胞相

同,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前后代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C.后代保持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3、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

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前后代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后代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B错误;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部分遗传性状,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决定性别的B.雄性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C.正常男性的配子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D.含有X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雌配子【答案】C【解析】【分

析】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主要有XY型,ZW型。XY型性别决定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ZW型性别决定的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

是ZZ。【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决定性别的,比如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B、鸟是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因此雄性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B错误;C、正常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其产生的配子含有X或

者Y染色体,C正确;D、含有X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者雄配子,D错误;故选C。15.如图为患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图示中的黑色方框表示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7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5号B.3、5号的基因型相同C.2号

的基因型有2种类型D.5、6号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患血友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患者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可推知5号基因型为XBXb,6号

是患者,基因型XbY;6号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则其母亲3基因型是XBXb,4是患者,基因型是XbY;5号XBXb的父母均正常,1号基因型是XBY,2号基因型是XBXb。【详解】A、设相关基因为B、b,则7号的Xb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5号XBXb,A正确;

B、7号患者基因型为Xb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可推知5号基因型为XBXb,6号是患者,基因型XbY,6号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则其母亲3基因型是XBXb,即3、5号的基因型相同,B正确;C、5号基因型是XBXb,其Xb基因只能来自2号,可2号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XBXb

,C错误;D、5号XBXb、6号XbY,再生一个男孩基因型可能是XBY或XbY,故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D正确。故选C。16.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有关此实验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放射性同位素35S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C.噬菌

体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均来自细菌D.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脱落【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该实验只做了35S的标记实验,即只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仅凭此实验

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同位素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B错误;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噬菌体增殖所需的模板来自噬菌体,而原料和场所等均来自于细菌,C错误;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

表面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DNA的说法,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排列顺序中C.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

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每个

DNA分子含有许多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遗传信息蕴藏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即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C正确;D、有些病毒的遗传

物质是RNA,因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所有生物,D错误。故选D。18.遗传信息从RNA→RNA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发生该传递途径的生物是()A.烟草B.烟草花叶病毒C.金丝猴D.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

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C、烟草和金丝猴是真核生

物,其细胞中不能发生RNA的自我复制,A、C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其可发生遗传信息从RNA→RNA的传递途径,B正确;D、大肠杆菌属于细胞类生物,其细胞中不能发生遗传信息从RNA→RNA的传递途径,D错误。故选B。1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

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D.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

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所有的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还是病毒)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比如发生了隐性突变,或者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详解】A、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有利还是有害要取决于基因突变是否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

关系,可能有利、可能有害、也可能是中性的,A错误;B、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错误;C、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D、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比如发生了隐性突变,或者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错误。故选C。

20.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可能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异,该变异称为()A.染色体数目增加B.染色体片段缺失C.染色体数目减少D.染色体片段倒位的【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以染色体组为基数成倍增加或成套减少、个别染色

体的增加或减少),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由图可知,染色体的数目并未发生改变,而在该条染色体上某一片段位置发生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2个,它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和一个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7个、3组B.7个、21组C.21个、1组D.21个、3组【答案】A【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配子是生物在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如精子、卵细胞.配子中的染

色体数与原始生殖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普通小麦体是六倍体,说明染色体组数为6,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2,说明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2÷6=7条染色体;生殖细胞是生物在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减

半,但生殖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数不变,仍然含有7条染色体,所以生殖细胞染色体组为3个;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关键:n倍体生物的染色体组数为n;生殖细胞由减数分裂产生,其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半。22.

下图为利用玉米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的花粉培育植株乙和植株丙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获得植株乙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C.植株丙是单倍体,所结玉米籽粒小D.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

制着丝点的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取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加倍。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有三个染色体组

叫三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生物,叫单倍体。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据图,取玉米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1是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植株乙。获得植株乙的原理有基因重组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甲基因型是AaBb,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有AB:Ab:aB:ab=1:1:1:1,幼苗1的基因型及比例也是AB:Ab:aB:ab=1:1:1:1,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BB:aabb=1:1:1:1。B正确

;C、单倍体幼苗1正常培育的植株丙也是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异常,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没有受精卵,不能发育出种子,没有籽粒。C错误;D、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抑制着丝点

的分裂。D错误。故选B。23.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B.患遗传病的个体一定携有致病基因C.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D.产前诊断可检测某些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基因控制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以上等位基因基因控制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

遗传病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2、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人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3、产前诊断可检测某些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基因控制的疾病,A错误;B、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47条染色体,C错误;D、产前诊断可检测某些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对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24.“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双亲在遗传上的差异,体现了基

因的多样性B.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所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水稻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且都能将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D.若要进一步改良杂交水稻的性状,可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进行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

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

实例:水稻的育种。【详解】A、双亲能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双亲的遗传上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B、杂交水稻所用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C、表现出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不一定就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如显性杂合子,其自交后

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要进一步改良杂交水稻的性状,可采用人工诱变,获得新的性状,D正确。故选C。25.调查发现某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原因是多年使用同种农药A,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棉铃虫产生抗药性变异是

由于使用了农药B.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C.喷洒农药使棉铃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的D.更换农药种类可能使棉铃虫对农药A的抗性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

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棉铃虫使用农药之前已经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B、通过选择,淘汰不抗药菜青虫,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B正确;C、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使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正确;D、更换农药类型,选择的变异可能会发生改变,可能使棉铃虫对农药A的抗性减弱,D正确。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慢跑、骑

行等,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肌细胞)通过图1的______(填字母)过

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______,可为运动直接提供能量,其中甲表示______(物质),催化b过程的酶存在于______。(2)探究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会出现适应性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①由图2可知,经过4

~5周的训练之后,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趋于稳定。若停训1周立即恢复训练,则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线粒体的数量恢复到停训前的水平。若继续停止训练,4周后将降至______的水平。②研究认为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关键因素。请你

结合本研究结果给出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建议:______。【答案】(1)①.a、b②.ATP③.丙酮酸④.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2)①.能②.开始训练时③.体育锻炼时,每次进行至少30min的有氧运动并且每天(周)坚持,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数量。【解析】【分析】分析图1:a表示呼吸作用的

第一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c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小问1详解】分析图1:a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c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肌纤维通过a、b过程将葡萄糖彻底的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ATP可以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为运动

供能。甲表示丙酮酸,b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小问2详解】①由图可知,经过4~5周的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趋于稳定。若停训1周立即恢复训练,经过大约两周又能使线粒体的数量恢复到停训前的水平;若停训的时间长,4周后降降至开始训练时的水平。

②体育锻炼时,每次进行至少30min的有氧运动并且每天(周)坚持,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数量。27.研究发现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的基因分布见下表,请分析回答:基因B、bT、tE、e控制性状成年兔体重成年兔体重腿长所在染色体常染色体L常染色体HX染色体(1)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的

三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______。(2)已知控制体重的显性基因B与T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BBTT的体重最重,bbtt的体重最轻)。BBTT与bbtt个体交配产生F1,雌雄交配得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F

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3)已知基因型为XEY的雄性兔不能成活,将长腿雌兔与短腿雄兔交配所得的F1中,雌性个体中有长腿和短腿,雄性个体中只有短腿,则F1中的雌雄比例为______。(4)家兔毛色由常染色体上基因G(有色素)、g(无色素)和常染色体H

上的A、a(AA为黑色,Aa为灰色,aa为白色)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无色素时表现为白色。现有纯合黑色雌兔与纯合白色雄兔(aagg),请设计实验探究G、g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H上、(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实验步骤:第一步:纯合黑色雌兔与纯合白色雄兔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观察统计子代家兔的毛色性状及分离比;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则G、g基因位于常染色体H上。【答案】(1)三对基因独立遗传(2)①.5②.1/4③.3/8(3)2:1(4

)①.让F1自由交配②.黑色:灰色:白色=1:2:1【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成年兔体重受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腿长受E、e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性状可由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问1详解】据表格分析可知,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

的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故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由于已知控制体重的显性基因B和T具有相同的累加效应,BBTT与bbtt个体交配产生F1(BbTt),F1雌雄交配得F2

的个体中分别有含4个、3个、2个、1个和0个显性基因,所以表现型有5种;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2×1/2=1/4;是子一代有2个显性基因,故F2中与F1重量相等的个体的基因型为4BbTt、1BBtt、1bbTT,所占比例为6/16=3/8。【小问3详解】长腿雌兔与短腿雄兔交配所得的F1中

,雌性个体中有长腿和短腿,雄性个体只有短腿,且可知亲本长腿雌兔基因型为XEXe、短腿雄兔基因型为XeY,雄性XEY个体致死,则F1雌雄交配所得后代为XEXe、XeXe、XEY、XeY,由于XEY致死,则F1中的雌雄比例为2:1。【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基因G为有色素,Aa为灰色,则灰色的

基因型为AaGG、AaGg,若G、g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H上,则完全连锁,符合基因分离规律;若不位于H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可让纯合黑色兔为母本,纯合白色兔(aagg)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AaGg,再让F1雌雄成兔自由交配得到F2,观察统计F2中兔子的毛色性状分离

比:若子代家兔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1:2:1,则G、g等位基因也位于H染色体上。28.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造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

一甲硫氨酸、GCU一丙氨酸、AAG—赖氨酸、UUC一苯丙氨酸、UCU一丝氨酸、UAC一酪氨酸)(1)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填图中数字)。(2)生理过程b需要的酶是______,过程c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3)若图

中①共含10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放在仅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全部子代DNA中含14N的有______个。(4)若图①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

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_____。【答案】(1)②③⑤(2)①.RNA聚合酶②.由左向右(3)①.42000②.8(4)A→T【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⑥是DN

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⑦是氨基酸,c表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图中②mRNA、③核糖体(组成

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和⑤tRNA中都含有核糖。【小问2详解】图中合成蛋白质时经历的生理过程b表示转录和c表示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③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向右。【小问3详解】DNA分子中共含10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都占20%,A=T,C=G

,则鸟嘌呤占30%,即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0000×2×30%=6000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6000=42000个。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复制3次共形成的8个DNA,其中2个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

5N和14N,另6个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4N和14N,即子代DNA中含14N的有8个。【小问4详解】图1中c过程翻译形成的肽链序列应该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若图1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即最后一个

氨基酸由苯丙氨酸(UUC)变成酪氨酸(UA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A→T。29.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昆虫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______。(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之间已经形成了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

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答案】(1)①.种群②.基因突变(2)生物的生存环境(3)

①.生殖隔离②.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4)70%【解析】【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自由交

配基因频率不变,和第一代中基因频率相同。【小问1详解】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小问2详解】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

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小问3详解】种群A、种群B不能相互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两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以及A、B两种群存

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小问4详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均不变,因此A的基因频率=(550×2+300)/2000=70%。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