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4《窦娥冤(节选)》(4).pptx,共(51)页,12.64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c0e5961b1d869829fd6dab7c6e41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窦娥冤关汉卿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典戏曲、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把握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3、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浪漫主义情节的作用。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
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作家作品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作家作品关汉卿自我评价“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作家作品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
作《墙头马上》作家作品四大悲剧《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梧桐雨》作者——白朴《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作家作品四大爱情剧《拜月亭》作者——关汉卿《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墙头马上》作者——白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作家作品作家作品楔子(序目):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作家作品第一折(开端):父子威逼,窦娥拒婚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
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作家作品第二折(发展):窦娥蒙冤,被判斩刑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
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作家作品第三折(高潮):窦娥怨恨,死前发誓窦娥
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作家作品第四折(结局):窦父巡查,冤情昭雪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
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写作背景《窦城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书·
于定国传》记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
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写作背景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那中枯旱三年。”关汉卿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创作了《窦娥冤》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在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豪强地主,都通过“斡脱所”这个法定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
债户若满期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田地及妻室儿女便当做抵押品被抢走;再不够,就连累到子孙宗族和亲友。写作背景泼皮无赖在元代社会是人民痛心疾首最不易对付又经常可以遇见的一种恶势力,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
一。他们多是蒙古人,依仗着与统治者的某些关系,到处游荡,惹是生非,向普通老百姓进行勒索、讹诈和侮辱衙门暗无天日、官吏贪污昏聩、毒刑冤狱接连不断,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官吏们又都无心正法,这都是元王朝统治下的主要特征。整体感知1、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折戏可以分为几个场面?第一场面:解赴刑场(
哭诉场面)第二场面:婆媳诀别(诀别场面)第三场面:刑场三愿(发誓场面)解赴刑场婆媳诀别刑场三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冤悲恨【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合作探究1、“窦娥冤”她有何
冤?(1)流氓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刑;(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2、为什么要把窦娥设定成寡妇?赋
予了她传统社会的一切美好品质剥夺了一个弱女子在当时所能获得的一切帮助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桃杌太守是个昏官失去了“亲”的帮助失去了“友”的帮助失去了“官”的帮助3、“亢旱三年”是否有损窦娥善良的人设?因其诅咒而受“亢旱三年”之苦的并不
仅仅是官吏,而主要是楚州当地百姓。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责任”或“集体责任”。因为窦娥诅咒官吏,诅咒自然,乃至诅咒同胞,才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真实。——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4、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窦天章?因为此案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利害人提起申诉。只有让窦娥家属出场,这场冤案才能洗雪。因为只
有父亲才会关心自己女儿的命运因为只有父亲才会有不计成本为女儿平反的责任因为只有父亲才会相信自己女儿的述说因为只有父亲才对女儿有负疚之心代表着了“亲”的帮助的回归窦天章:一举及第,加封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皇帝
圣明皇帝派出钦差——皇帝英明钦差平反冤案——皇帝高明5、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窦天章?代表着了“官”的帮助的回归分析形象1、【滚绣球】中的窦娥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从中又可看出窦娥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残酷的现
实面前,满腹的冤屈和怨恨的她看清了自己身处于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腐朽的社会,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
2、窦娥为什么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对形象和主题有什么作用?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
同情。窦娥已走在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加深刻3、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
悲痛心情,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4、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表现
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增强悲剧气氛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5、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愿望?第一个誓愿血溅
白练第二个誓愿第三个誓愿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桩比一桩强烈,把戏剧推向高潮,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刚烈性格得到最强烈、最深刻的展
现。同时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僚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6、如何理解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7、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
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8、总结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
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9、其他人的人物形象蔡婆婆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张驴儿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
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桃杌赏析语言1、【滚绣球】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是怎样的?①窦娥先前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她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
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②情绪变化过程:对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2.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①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呼告、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②这些修辞手法使窦娥的斥骂天地高亢
激越、酣畅淋漓,这实际上暗含着主人公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怨恨。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的内容不一样。在《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在《元曲选》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你认为哪句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古名家杂剧》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曲选》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语气强烈;《古名家杂剧》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曲选》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曲选》
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既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名家杂剧》本的不足之处。感悟主旨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在悲剧中揭示出来的正是人类高尚的精神。——博克
悲剧必然是伟大的行为。——德莱登悲剧感总是崇高感。——朱光潜《窦娥冤》的悲剧意义1、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一、高利剥削;二、流氓欺压;三、言吏食残;四、封建道德观念;五,个人
遭遇;六、个人性格。2、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①放高利贷的现象。②流氓恶霸的横行③官吏的贪赃枉法。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
情绪。3、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悲剧铺设者———悲剧引发者———间接制造者———直接制造者元代社会桃杌张驴儿蔡婆婆窦天章《窦娥冤》通过写窦娥的悲剧故事,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强烈控
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纵凶的罪恶。窦娥的反抗精神实则是关汉卿反抗精神的表现;三桩誓愿的实现,实则也表现了关汉卿的战斗信心和胜利信心。主旨概括拓展延伸1、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
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浪漫主义手法。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拓展延伸3、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
秀文学作品中,结尾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想象、夸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孔雀东南飞》《梁祝》等,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手法)作品通过想象、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
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阐释手法)这种写法表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的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扬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点明作用)拓展延伸4、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
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拓展延伸4、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
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文精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