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修(二)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pptx,共(19)页,2.0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fe7f57de3d68574e28a4dc6ed2c8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修(二)《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上枢密韩太尉书》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书舍人,所行
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
众议,多行寝罢;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谤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
为患。”苏辙因奏曰:“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
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敦逸、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札子自辩:“臣区区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曰:“缘近来众人正
相捃拾,且须省事。”轼曰:“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有删
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B.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
未暇改耳/C.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D.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
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始以”“终焉”两词领衔,构成对仗结构,分别在其前断开,排除B、C两项;“已行之事”作“深悔”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
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与“曲罢悯然”(《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不同。B.“昭帝嗣位”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黄冈竹楼记》)两句中的“嗣”字含义相同。C.“臣区区之忠”与“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
同。D.“才疏意广”与“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上枢密韩太尉书》)两句中的“广”字含义不同。√C项诚恳深切/小,少,形容微不足道。A项被罢免/完,结束。B项均为继承。D项宏大/扩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敦逸、黄庆基多次弹劾苏辙、苏轼
,认为苏轼在做中书舍人时,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对先帝的不敬之词,并且与苏辙内外勾结,紊乱朝政。B.吕大防认为,先帝施政或有不当之处;同时他还指出,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的做法会危害朝廷,需加以制止。C.苏辙拿出了苏轼所撰写诏书中的原话来分析,说明苏轼并没有毁谤先帝的
意思;而太皇太后给苏辙的谕令,则暗含了她支持苏轼、苏辙的立场。D.苏轼只是担心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会形成不良的风气,要坚决制止,以防其滋长,他并非为自己辩解;同时他也感激皇上能够秉公义、怀仁心。√“他并非为自己辩解”曲解文意,“
非独为臣言也”强调不只是为自己辩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黄庆基竟然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得分点:“乃”,竟然;“指”,指责;“矫”,假托;“甚
”,严重。(2)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我已经在地下和这二人交往很久
了,怎么还会有今天呢?得分点:“下”,在地下;“游”,交往;“岂……哉”,怎么……呢?5.文章写吕大防提及先帝反思永乐之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证明先帝有过追悔之意,证实苏辙所奏属实,佐证了苏轼并未诽谤先帝。根据“大
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可知,这句话是为了印证苏辙的话“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和太皇太后的话“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证明先帝自己也追悔曾做过的事,苏辙说的是实话
。既然先帝自己都后悔无人劝谏,那么苏轼所写的内容就只是照实陈述而已,并非“诽谤先帝”。【参考译文】元祐八年五月辛卯日,御史董敦逸、黄庆基一并被罢免。董敦逸曾四次弹劾苏辙,黄庆基曾三次弹劾苏轼,说苏轼过去做中书舍人的时候,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指责先帝的话,并且苏辙与他内外勾结来紊乱朝政。中书省、门下
省、尚书省三省都递交了奏折,吕大防上奏说:“董敦逸、黄庆基弹劾苏轼所写的制词毁谤先帝,臣私下里观察先帝心意,本想着要富国强兵来统治四方,可是一时间群臣附和迁就得太过头,所以事情的处理或许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开始治理国政,根据老百姓的
需求,随时补救更改施政措施,该是事理应当这样罢了。汉武帝喜欢用兵征伐,征收重税,伤害了百姓;汉昭帝即位后,广泛采取众人的意见,大多税收都停止征收了;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以至像本朝真宗皇帝即位后,免除百姓拖欠的款项来使百
姓的财富丰厚;仁宗皇帝即位后,停止修建宫室来滋生民力;也没有听到当时的士大夫们有认为是毁谤先帝的。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的官员有所弹劾,多以谤毁先帝为说辞,这样做不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还想动摇朝廷,内心的想法极其不善良。如果不加以禁止,时间久了将成为祸患。”苏辙就
上奏说:“臣昨天拿来兄长苏轼所撰写的关于吕惠卿的诏书细看,里面说到先帝时,有这样的话:‘当初凭着尧帝的仁德,姑且试用伯鲧,后来凭着孔子的圣明,还不相信宰予。’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年的时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改正罢了。”太皇太
后说:“先帝曾追悔过去的事情,以至于流下了眼泪。”吕大防说:“我听说永乐城战败后,先帝曾经责备两府的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谏。”于是贬斥董敦逸、黄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用札子自我分辩说:“我凭着真挚诚恳的忠诚,认为自己没有辜负先帝。现在黄庆基竟然反过来
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我担心这种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形成风气),这种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这不只是为我自己辩解。”太皇太后吩咐苏辙说:“由于近来众人正互相收集攻击对
方的材料,你一定要明白事理。”苏轼说:“过去东汉的孔融,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因此遭遇被路粹诬陷的冤屈;西晋的嵇康,天资高但见识少,因此遭遇钟会诬陷的灾祸。我没有这两个人的长处却兼有古人的短处,如果不是陛下有最公正的心而践行宽恕,有最仁慈的心而以光明照耀我,那
么我已经在地下和这二人交往很久了,怎么还会有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