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910.761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共(6)页,910.7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daa25a30b8f7b706fbf1ec80a6ad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命题人:历史备课组审核人:历史备课组考试时间:60分钟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40年英国照会清廷:“兹因官宪扰害本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该照会()A.体现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法原

则B.反映了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C.掩盖了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D.暴露了清政府天朝上国思想2.1842年《南京条约》签字后,中方向英方发出照会,并开列希望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专讲司法问题的第8条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

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已经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②清政府主动让渡涉外审判权③暴露出清政府对国际知识的无知④中国近代外交体系正式确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以下选项中与此次战争相关的是()①

中国失去北方大片领土②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③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④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861年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

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A.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履行了《南京条约》的规定C.逐渐融入近代国际外

交体系D.学习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5.光绪年间刑部官吏沈瑞琳说道:“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总理)衙门为总汇之地,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材料可以说明()A.洋务运动自强目标得以

实现B.清末新政调整中央行政机构C.总理衙门实际成为中枢机构D.内阁六部丧失职能名存实亡6.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如图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指封建王朝官方的地理总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

,将中外一家欤?”这体现出魏源()A.突破了传统天下观的固有认知B.唤醒了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C.旨在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D.开启洋务新政以求御辱强国7.《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

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8.18

66年,总理衙门上奏,自“各国提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惟思由中国特派使臣前赴各国,诸费周章。而礼节一层,尤难置议。

是以迟迟未敢渎请”。据材料指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儒家思想的影响D.传统的礼制观念9.《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与清政府议定,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卸货后自投商贾,无论

与何人交易,听从其便”“与中国商民任便交易,不加限制,以杜包揽把持之弊”。以上规定表明()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在长江沿线增设通商口岸C.十三行的贸易垄断被打破D.西方各国鸦片贸易合法化10.以下是一位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前期经济变化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农

副产品贸易中心的转移B.农村自然经济结构走向瓦解C.农业生产区域性分工扩大D.国内商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11.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

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12.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A.反映中国社会经济

结构的变化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D.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13.1866年,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在南京下关试航成功。它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它的意义主要有()①打破西方国家对蒸汽

动力船舶的垄断②见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初步奠定了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基础④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

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清政府在①建省B.刘永福率黑旗军在②反抗日军占领C.冯子材率领清军在③取得镇南关大捷D.北洋舰队官兵在④处重创日本舰队15.1875年,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新疆乃化外之地⋯⋯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

,主张“停止西征,暂时抛弃新疆,加强海防”;这引起主张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极大的不满,“海防”和“塞防”之争愈演愈烈。这说明()A.左宗棠捍卫新疆主权B.李鸿章的主张有强烈利益指向C.洋务派内部矛盾尖锐D.李鸿章的上书引发了西北乱局第Ⅱ卷本卷共3题,共

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

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

,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材料二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

,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

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8分)17.中国古代史学

发展(20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官建置甚早,据《周礼八礼记》等书所记,三代所置史官名称甚多,史官职责亦各有异。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均有自己的史官撰写各国国史。“君举必书”的优良传统在春秋时期逐渐形成。汉代除太史令外,还置女史记录皇帝起居。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呈现多途发展的趋势,而皇朝正史撰述

最为兴盛。唐代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趋于完备。史馆以宰相为监修,修撰本朝史和前朝史。设史馆官修前朝史书的制度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五代经济、史官、史馆制度多因唐制而有损益,并名称虽然因代而异,但职掌略同。——摘录

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之连续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材料二中国传统史学在近代以来日益陷入困顿。梁启超把对旧史学的批判矛头直指帝王集权及其专制思想。他在《斯史学》中狂烈批判旧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逆不可救”。总体而言,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转型初期,传统史学理念不是遭到否定便是放淡忘。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学术中国化”的讨论中,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的关系渐受关注。有学者认为传统史学的某些原则仍具有相当的生命力。翦伯赞提出

应“把被否定的诸要素中的积极的东西保存并发展它,当作断的东西之发展的契机”。——摘编自胡逢祥《中国史学传统及其近代转型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史

学近代转型的背景和影响。(1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

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康有为《清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9)请简要评析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15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