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5)页,1.1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f685c27c7b754af497614d19d527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威远中学校高2022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B.铁犁牛耕→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D.土地兼
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铁犁牛耕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小农经济形成,故C正确。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沉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水旱
灾害D.农业技术的落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知,古代沉重的赋税使农民负担沉重,故选B。3.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通常会采取减免贫苦农民的田租,将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犁牛贷种食借给贫民等多种救济措施。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
.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避免因流民问题引发农民起义C.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D.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政府在灾荒年减免贫苦农民田租,而且采取将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犁牛贷种食借给贫民等多种救济措施,其根源在于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基础是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封建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正确;A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探究,排除;B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是对政策本身的描述,不是对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原因的分析,排除。4.汉代冶铁
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汉武帝”以后,汉代“冶铁技术”取得“
重大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官营手工业在资源、工艺等方面的优势起了重要作用,所以A项正确。冶铁业在汉代属于官营手工业,B项不符合史实;鼓风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C项错误;冶铁业的发展推动了铁农具的推广,这是结果不是原因,D项
错误。【点睛】汉武帝时,国家把有利可图的手工业部门,如冶铁、煮盐、铸铜、铸钱等收归国家经营,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是重农抑商的重要体现。5.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
商业市镇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工商业市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所以A正确,B市坊已经被打破;C纸币最早是在宋朝时期;D材料中没有
体现出雇佣关系,排除。【详解】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易桑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代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促使一些西域商人到中国贸易往来,因主要贸易的是丝绸和茶叶,这条
路称为“丝绸之路”或者“茶马古道”,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点睛:D项是误选项。题干强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发达,而不是古代丝织业的发达。7.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小说描写了施复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过程,在当时A.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上仍然是少数和个别现象B.他们的经历
在江南十分普遍C.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很快D.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也兼营手工业,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答案】A【解析】【详解】施复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机户生产方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当时仍然属于少数和个别现象,A正确;B中“普遍”描
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明代重农抑商,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并未得到政府支持,发展缓慢,排除C;机户属于民营手工业,其产品主要投放市场,排除D。8.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
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引文的准确理解与分析。
题干中引文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经济形态的向往,也就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种自然的较为淳朴的生活,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状态相符合,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谈到人们“佃则有田”,而没有阐释土地过度集中,故A项排除;“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说明人们有力可耕,故B项排除
;题干中地权依然三是地主阶级,作为劳动者的农民,两者是无法契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9.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A.在专门的“市
”里卖瓷器B.在居住区开绸缎店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D.其在长安的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唐代长安设有专门的“市”作为贸易场所,政府设专门机构监督
管理,“市”、“坊”分开。当时草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的发展10.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
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
考查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B、D三项均与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逐渐进入工业社会并超越中国农耕文明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由于技术条件的落后造成的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小农经济下自大的心态的影响,古代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本题应选
C项。11.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走向衰败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解体速度缓慢,因此并未完全解体,D符合题意;A、B、C
都是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2.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A.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而来B.从无到有,移植西
方近代生产方式C.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和商人D.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下,我国开始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特点是从无到有,前期基础非常
薄弱,需依赖西方列强,逐渐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B项正确;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而来符合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不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A项错误;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和商人与材料“经
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的角度不符,C项错误;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符合中国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不符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项错误。13.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资产阶级上层“实业救国”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随着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清政府开始允许民间设厂,“实业救国”也成为流行的思潮;但是民间资本还不足以大量投资铁路。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4.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的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劫难,主要原因是A.日本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B.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公开吞噬C.外国资本主义降价倾销D.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因此这时期上海民族企业遭到空前的劫难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日本全面侵华并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
,使上海民族企业遭到空前劫难,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剥削不是这时期上海民族工业遭到空前劫难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这时期使上海民族工业遭到劫难是日本侵略战争,而不是外国资本主义降价倾销,C项错误;这时期日本全面侵华并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使上海民族企业遭到空前劫难,世界经济形势变
化的影响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15.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的进程,故选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6.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某人
发现外商投资减少,立即开办纺织,面粉等工厂,果然业务兴隆,获利甚丰。下列事件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辛亥革命取得胜利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爆发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商投资减少,立即
开办纺织,面粉等工厂,果然业务兴隆,获利甚丰”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在1911年
时期,这时期外商投资没有减少,外商投资减少并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项错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是在1919年,这时期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商投资没有减少,D项错误。17.张謇说道:“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
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A.应大力发展重工业B.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C.以儒家思想指导商
业D.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地之大德曰生”“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信息可知,张謇关注老百姓生活,即关注民生,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B项正确;根据
材料内容可知,张謇关注民生,因此发展轻工业,而不是重工业,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只是提到儒家的一句名言,没有强调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注重民生,没有强调其救亡图存的意图,D项错误;18.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
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C.中国的棉纺织业生产方式领先英国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的“紫花布”的风靡英国,说明中国传
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B项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19世纪30年代,英国使用机器生产,中国依然是手工生产,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明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
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A.外部市
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B.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C.四川农民“唯利是图”的经济意识D.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鸦片的大量输入,高额利润的刺激,使鸦片的种植和贸易逐渐扩大,这体现了市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B选项是政治因素,不是经济学角度;C选项错在以偏概全,材料说是商业性农业,不是所有农业范围;D选项体
现不出资本主义因素。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的影响20.卢作孚于1926年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
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A.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D.关注员工的价值,以人为本【答案】A【解析】【分析】试
题分析:本从材料信息看,卢作孚主张每个人既要以工作获取报酬,更要为社会、国家服务,体现了其注重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企业的经营理念【详解】2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
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A项是1927年到1936年,B项是1913年到1927年;D项是1937年到1945年。这三项都未造成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局面。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2.有人说“他(马克思)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其依据是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共产党宣言》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第一国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马克思)是
现代政治思想之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立科学社会主义,B项正确;马克思被称为“现代政治思想之父”的主要原因是他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改造空想社会主义,A项错误;是否赞扬巴黎公社革命不能成为马克思“现代政治思想之
父”的依据,C项错误;马克思被称为“现代政治思想之父”的主要原因是他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因为指导第一国际,D项错误。23.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有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D.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
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反动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城市中工人、革命士兵力量较强,有工农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等,诸多因素使其在城市中得以取得革命成功,而中国反动势力控制着大城市,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革命必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
保存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实现全国革命胜利,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当时俄国虽然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并不大,仍以小农经济为主,A项错误;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人口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俄国
和中国革命道路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而不是因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C项错误。24.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反映
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要求,欧洲联合最初实现的领域是A.货币领域B.经济领域C.煤钢领域D.政治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将三个机构合并为欧共
体,因此欧洲联合最初实现的领域是煤钢领域,C项正确;货币领域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渐实现联合,A项错误;欧洲联合最初实现的领域是煤钢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B项错误;随着欧盟的建立,逐渐实现政治领域的联合,D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25.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二1991年12月25日19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上图是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请回答:(1)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指的是哪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表明了什么?这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什么?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只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
务,而工贾皆其末也。”(2)从材料二中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从经济作用的角度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表明:苏联
解体。多极化: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2)黄宗羲观点:农工商皆本。雍正帝的观点:重农抑商。简评: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雍正帝的观点虽然考虑了人们的生存,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
)正确处理: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提高经济总量,国富民强。(回答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1)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冷战的开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约,1
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家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约,因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表明,根据材料“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表明苏联解体。多极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
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如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在国际格局中有众多不可忽视的多极力量。(2)黄宗羲观点,根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等信息可知,黄宗羲重视工商业,认为农工商皆本;雍正帝的观点,
根据材料“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等信息可知,雍正帝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工商是末业,体现了其重农抑商的观点。简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强调工商业与农业等同的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而雍正帝强调重农抑商虽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封建政权,但在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总
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农、工、商应协调发展,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中中中唐以前唐以后唐以前唐
以后灌溉982923938阅读以上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
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灌溉区分布和谭超灌溉工程数量简表,根据汉代灌溉区分布示意图可知,灌溉区主要分布在北方,
而根据唐朝灌溉工程简表可知,中唐后长江以南地区的灌溉工程占据多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的角度,结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移相关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27.阅读下面材料: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1938
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
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举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1)根据材料,指出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2)根据材
料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氏企业在哪些方面值得肯定?【答案】(1)主要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辛亥革命后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一战时期,欧洲帝国主义国家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肯定: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使无锡和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对抵御外国经济的侵略有一定的作用:兴办教育;民族气节。【解析】【详解】(1)根
据材料“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推翻清朝统治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推
动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办厂的热情;这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根据材料“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
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等信息可知,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根据材料“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可得出使无锡和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根据材料
“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可得出兴办教育;根据材料“志节凛然,尤堪嘉尚”可得出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