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08.500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doc,共(9)页,20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f5c495d2872d6d1b956f426cc616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

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

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

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

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

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选B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

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两条相邻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5.下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

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C.田螺的年龄组成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解析:选A田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采用样方法;丰富度是

群落的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影响田螺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田螺种群密度为(13+19+16+14+18)÷5÷4=4(只/m2),种群密度是种群

的数量特征。6.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

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解析:选B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

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7.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表所示: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

41943194719501960数量(只)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C.1930~1934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

能的原因是天敌数量增加D.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化的解析:选C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驼鹿无法自由的迁入和迁出,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分析表格数据计算可知,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1930~1943年间,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

因最可能是气候、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环境容纳量改变引起的;K值指的是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环境条件改变,K值也会变。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

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

的影响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C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选D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属于数学模型,而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图中K

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会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图中的C点对应的是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9.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1

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选D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种群的λ值不变,且λ>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2中的

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图1中第10年λ值等于1,之后λ<1,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因此第10年时该种群数量最多;图2中B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1中,1

0~20年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10.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

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选B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

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种群的数量为K/2;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点附近;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1.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

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

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解析:选C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

一直在减少,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在a~d之间,R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R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中R值先大于1后小于1,故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b两点田鼠种群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

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12.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

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解析:选C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导致生物环境容纳量

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图③中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图④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

恢复到原有状态,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二、非选择题1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

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样方大小要适宜;②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

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

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__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组成。解析:(1)应该采

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上牧草的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等。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重捕中被标记的

个体数减少,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①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②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

的原因是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的数量先下降很快又恢复到原来水平。③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图甲中A、B、C点的种群数量均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1)随机取样偏大(2)①

a(1+m)n②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③D14.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

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

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

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时做法如下: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

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计数室的总容积为0.1mm3(1mL=1000mm3)。请推导出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的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会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2)在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

多余的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活的酵母菌不能被染色。(3)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1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①16格×25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10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

×104×稀释倍数。②25格×16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8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2)②盖玻片用滤纸(吸水纸)吸去③不被(3)平均每个

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15.“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

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初始种群规模(只)102025283040507

0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

________只之间。(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

_______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只。(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

规模为30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4.1%,因此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28~30只之间。(3)据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

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160只。(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率的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为:保证现有的环

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种群密度(2)28~30(3)增大增大160(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