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生物试题A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1.418 M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生物试题A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生物试题A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生物试题A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生物试题A含解析.doc,共(28)页,1.41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31c33cba9a2b2969b0e640617a0a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A(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答案】C【详解】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镁会导

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叶片变黄,故A项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之所以它能运输氧气,就是因为血红蛋白富含亚铁离子,易与氧结合,故B对。C错:糖类只含C、H、O三种元素,脱氧核糖是五碳糖。D对: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四种元素。【考点定位】本题

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2.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答案】D【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A正确;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正确;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

合,C正确;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相同,D错误。故选D。3.“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

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答案】C【详解】“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动植物由细胞组成,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选C。4.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

中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B.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③分布于质膜中,作用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D.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有些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

【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为磷脂分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胆固醇,是动物细胞上特有的脂质成分;④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详解】

A、①为糖蛋白,其只位于质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等有关,A错误;B、②为磷脂分子,其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但其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B错误;C、③为胆固醇,可以增加或减缓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④蛋白质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使得其在脂双层中

存在的方式不同,有些蛋白质具有载体的功能,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以及流动镶嵌模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成分的名称,明确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5.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类似液体

的状态存在于核仁中,在特定的时间,这些蛋白质可以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出来,并离开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重新折叠后离开细胞核,需通过核孔复合体B.核仁是与核糖体组装有关的细胞器C.细胞核外膜上可能分布有核糖体D.核仁与细胞的

保护机制有关,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蛋白质错误折叠后,可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说明核仁与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详解】A、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A正确;B、核仁是与核

糖体组装有关的结构,而不是细胞器,B错误;C、细胞外膜与粗面内质网相连,因此其上可能分布有核糖体,C正确;D、根据题意,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类似液体的状态存在于核仁中,在特定的时间,这些蛋白质可以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出来,可以

体现核仁与细胞保护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熟悉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活动是解答本道题的关键。6.下图所示是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C.

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细胞;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有叶绿素、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既不属

于原核细胞,也不属于真核细胞;变形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乙为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它们均具有细胞壁结构,A错误;B、丙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拟核,B错误;C、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D、变形虫属于真核生

物中的单细胞动物,因此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乙没有核膜,D错误。故选C。7.图示为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包围→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小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都可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

胞吞过程,未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均由线粒体提供【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包围→分离,即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属于胞吞,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均需要ATP供能。【详解】A、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的方式是胞吞

,A正确;B、大、小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都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D、胞吞需要的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D错误。故选D。8.美国加州大学教

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成果中分解酒精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中B.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C.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答案】D【详解】A、该成果中分解酒精的酶位于纳米级小笼子中,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分解酒精,A错误;B、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喝入的酒精,但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该酶不

能分解乳酸,B错误;C、纳米级小笼子不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消化道,C错误;D、“防护服”即纳米级小笼子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防止消化道内蛋白酶将分解酒精的酶水解,D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B.癌变的根本原

因是致癌因素的存在C.癌细胞膜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D.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答案】B【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的癌变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A正确;B、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B错误;C、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正确;D、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正确。故选B。10.某生物

雌雄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3∶3∶2∶2,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A.1/4B.1/16C.26/100D.1/100【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雌、雄配

子的基因型比例是Ab∶aB∶AB∶ab=3∶3∶2∶2,因为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是AABB=aaBB=9/100,AABB=aabb=4/100,因此后代所有纯合子的比例是9/100×2+4/100×2=26/100.故应选C.【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是根据雌、雄配子的基因型,推测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直接计算出相关比例,选出选项。1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模拟的是分离定律B.操作②模拟的现象发生在后期IC.操作③模拟

的过程发生基因重组D.雌信封与雄信封卡片数不同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

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操作①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即分离定律,A正确;B、操作②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操作③模拟的是受精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错误;D、由于雌雄配子数目不等,因此雌信封与雄信封卡片数可以不同,这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如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

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B.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D.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①、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②、④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正确;B、图中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C错误;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分离的

两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相关的物质变化特点,能够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行为等特点判断四个数字所代表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

为1/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B【分析】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因此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

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因此F1代的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BbXrY。【详解】A、根据分析,亲本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A正确;B

、F1出现长翅雄果蝇(B_)的概率为1/2×3/4=3/8,B错误;C、亲本雄果蝇关于眼色基因型是XrY,雌果蝇基因型是XRXr,产生Xr的配子的比例都是1/2,C正确;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

bXrXr,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基因型为bXr的极体,D正确。故选B。【点睛】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掌握,关键是要根据题干中1/8的比例分析出亲代基因型。14.用35S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应将噬菌体置于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带上标记B.若②过程保温时间过短,则会导致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使上清液放射性增强C.③过程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脱落D.④检测出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且子

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35S【答案】D【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

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置于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A错误;B、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体内,所以②过程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会导致上

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变化,B错误;C、③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脱落,离心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和蛋白质外壳分别处于试管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C错误;D、由于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体内,所以

④检测出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且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35S,D正确。故选D。15.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片段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和④通过磷酸二酯键直接相连B.①②的交替排列是导致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若α链中③占该链碱基数

的比例为a,则β链中④占β链碱基数的比例为(0.5-a)D.图示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在RNA中唯一不能找到的是②【答案】D【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

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含有2和氢键,G与C之间含有3个氢键。【详解】A、③和④为碱基,二者之间通过氢键相连,A错误;B、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二者交替连接成为长链

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但不是导致DNA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由题可知,③④服从碱基互补配对原理α链中③的数目与β链中④的数目相等,α链中③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a,则β链中④占该α链碱基数的比例也为a,C错误;D、图

中①代表磷酸基团、②代表脱氧核糖、③④之间含有三个氢键,代表含氮碱基G或C,RNA中没有脱氧核糖,因此,图示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在RNA中唯一不能找到的是②,D正确。故选D。【点睛】16.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

基连续复制4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答案】B【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

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

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DNA复制四次后产生的子代DNA的数目为24=16,故全部子代DNA含15N的DNA所占的比例为2/16=1/8,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即经过四次DNA复制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比为1,B错误;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1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OVID-19的遗传物质中含有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B.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C.人体细胞能为COVID-19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D.COVID-19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B【分析】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增殖。【详解】A、CO

VID-19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B、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发生增殖,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B正确;C、COVID-19增殖所需要的模板不需要人体提供,C错误;D、COVID-19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故选B。

18.下图描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其中⑤不属于中心法则B.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①、②、③D.某些原核生物细胞有④和⑤【答案】C【分析】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1)从模板分析: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

DNA转录;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2)从原料分析: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

(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3)从产物分析: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由图分析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逆转录,⑤是RNA复制。【详解】A、⑤是RNA的复制,属于中心法则,A错误;B、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还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错误;C、根尖分生区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故有①、②、③,C正确;D、原核

生物细胞中也不会发生④逆转录和⑤RNA的复制,D错误。故选C。19.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D.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

积成显著变异【答案】A【详解】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A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手段,B正确;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适者生存,C正确;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成显著变异,D正确。20.下列关于遗传咨询和优生的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显微镜检测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B.各种遗传病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基因引起的C.胎儿是否患病与孕妇的遗传物质、饮食、心态等多方面有关D.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患血友病的儿子,则建议第二胎时做产前诊断【答案】B【详解】A、2

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胎儿是否患病与孕妇的遗传物质、饮食、心态等多方面有关,C正确;D、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患血友病的儿子,说明妻子的携带

者,可能生出有病的儿子,且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第二胎时应该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B21.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

都发生着丝点分裂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答案】D【分析】分析图1:图1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

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减少至1,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发生着丝点分裂,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CD段每个细胞核DNA含量由4N减少至2N,说明形成了子细胞核,A、B错误;C、综上分析,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2

的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睛】本

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

准确判断各选项。22.下列各项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A.精神分裂症B.特纳氏综合征C.唐氏综合征D.糖元沉积病I型【答案】A【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

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正确;B、特纳氏综合征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B错误;C、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C错误;D、糖元沉积病Ⅰ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D错误。故选A。23.动物的受精卵能发育成具有完整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个体。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细胞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答案】B【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

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

专门化。【详解】动物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因此,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细胞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化。故选B。24.下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局部

亚显微结构,图中所示的是由扁平小囊和泡状结构构成的细胞器,有关该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B.参与葡萄糖的分解和能量转换C.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D.融合吞噬泡后将其中物

质降解【答案】C【分析】分析图示,由扁平囊状结构和一些囊泡组成的单层膜细胞器,为高尔基体。【详解】A、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是内质网,与图示不符,A错误;B、参与葡萄糖的分解和能量转换是线粒体,与图示不符,B错误

;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与图示相符,C正确;D、融合吞噬泡后将其中物质降解是溶酶体,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25.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在细胞核中完成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B.进入有丝分裂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细胞中纺锤体的出现C.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答案】C【分析】一、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时为止。二、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90%~95%):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5%~10%):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①纺锤体解

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形成子细胞)。【详解】A、间期在细胞核中完成了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是在细

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B、进人有丝分裂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26.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聚合酶,能催化DNA解开螺旋B.②是四种类型的脱氧核糖核苷酸C.③区域

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D.④处的DNA双螺旋正在解开【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为RNA聚合酶,②为核糖核苷酸,③为RNA﹣DNA区域,④为解旋过程。【详解】A、图示

为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因此①是RNA聚合酶,能催化DNA解开螺旋,A错误;B、②是四种类型的核糖核苷酸,B错误;C、③区域为双链结构,其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C正确;D、④处的DNA双螺旋正在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

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7.图表示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对处于Ⅰ~Ⅳ不同阶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进行统计

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核DNA、染色单体、染色体B.Ⅱ阶段的细胞中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C.Ⅲ阶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1、2D.IV阶段的细胞的基因型为aXB、AXB、AY、aY【答案】B【分析】根据

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根据Ⅳ中数目可知,这种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

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

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A错误;B、Ⅱ阶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细胞中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B正确;C、Ⅲ阶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该阶段细胞中Y

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1,C错误;D、Ⅳ阶段的细胞的基因型为aXB、AY或AXB、aY,D错误。故选B。28.图为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像中的染色体通常取自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该图像的形成需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和

排列C.该图体现了正常男性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全貌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特异性,并且能用于遗传病的诊断【答案】D【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图像

中的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形态清晰、稳定,通常取自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正确;B、染色体组型图的形成需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B正确;C、该图体现了正常男性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全貌,C正确;D、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特异性,不具有个体特异性,D错误。故选D。29.在男女学生比

例均等的某校学生中,有红绿色盲患者占4.5%,且全为男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占7%,在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A.11.5%B.7.7%C.8%D.4.54%【答案】B【分析】由题干可知: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学校中患者都为男性,即所有患者基因型为Xa

Y,占总人数4.5%,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占总人数7%,假设男女各有100人,则个基因型人数为:XaY有9人,XAY有91人,XAXa有14人,XAXA有86人。【详解】ABCD、色盲基因个数/(色盲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

)×100%=色盲基因频率,所以频率计算为(9+14)/(9+14+91+14+86×2)×100%=7.7%,ACD错误。故选B。30.将某植物(2N=20)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含5-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连续培养(5-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当DN

A分子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5-BrdU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呈浅蓝色,其他情况均呈深蓝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5-BrdU,染色后均为深蓝色B.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染色,每个细胞中所含深蓝色

染色体数为0至20条均有可能C.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染色,所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含浅蓝色染色体的细胞占50%D.第三次分裂结束后染色,子细胞的所有染色体中深蓝色的占25%【答案】C【分析】由题文可得,该题考察了细胞分裂与DN

A分子的复制综合题,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而DNA分子有两条单链,因此需要绘制细胞分裂图将染色体和DNA区分开来研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所有的DNA分子两条链均为一条正常,一条含5-

BrdU,因此每条染色体都含5-BrdU,染色后均为深蓝色,A正确;B、第二次分裂时,DNA发生复制,此时连在同一个着丝点的两条DNA分别为一个DNA上全部含5-BrdU,另一个DNA上一条链正常,另一条链含5

-BrdU,因此分裂后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细胞中,但20条染色体的分离情况不同,因此含深蓝色染色体数为0至20条均有可能,B正确;C、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染色,由于每条染色体的分离情况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可能有2个、3个或4个细胞染色含有浅蓝色染色体,C错误;D、第三次分裂结束后,若只考

虑1条DNA,则1条DNA会新合成8条DNA,由于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其中2条DNA只有一条单链含有5-BrdU,因此子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中深蓝色的占25%,D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31(8分).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上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鉴定物质b可用___

_。(3)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中。(4)作为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d的功能还包括____。(5)生物大分子包含____(填图中字母)。【答案】淀粉糖原—CO—NH—双缩脲试剂核

糖核苷酸细胞质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作用以保护内脏器官b、c、e【分析】1.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分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四种,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生成的单糖的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2.糖类包括单糖

(葡萄糖),二糖(麦芽糖、果糖和乳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不提供能量也不是储能物质。3.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分为DNA和RNA。题图分析,a是糖类;

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e是核糖核酸RNA。【详解】(1)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而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据此可知,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淀粉,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二肽和

水,图2方框内的结构为肽键,其简式为-CO-NH-,物质b是蛋白质,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3)SARA病毒的核酸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小麦属于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中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中。(4)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即图中的d,脂肪的功能还包括: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作用以保护内脏器官。(5)生物大分子包含b蛋白质、c多糖、e核酸,均是由相应的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点睛】熟知组成细胞的各种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

确辨析图示的各种物种的名称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细胞的分子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2(11分).下列甲图和乙图分别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所用装置和结果,丙图是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曲线(A组为自然光强处理,B、C组为遮光处理后的

光强为A组的75%、35%)。(1)甲图装置的所用的方法是_____,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2)甲装置经改动正确处理后,甲、乙同学分别得到了乙图A、B的结果。甲同学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中,最宽的色素是_____。分析乙同学得到B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3)丙图中A组13:0

0时表观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a点时A组与B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速率是_____(“相等的”、“不相等的”、“不能确定的”),原因是________。C组植物处于b点时,突然除去遮光物,则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_____增加,短时间内三碳酸的

含量_____。(4)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_____,以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答案】纸层析法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液面叶绿素a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提取的叶绿素被氧化分解或被光分解或乙同学所选材料叶片偏黄气孔关闭

,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不能确定的呼吸作用强度无法比较ATP和NADPH减少五碳糖(RuBP)的再生【分析】分析:图甲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由于不通过色素在层析液找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分开,结果如图乙,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胡萝卜素,下来是叶黄素,下来是叶绿素a,最后是叶绿素b。【详

解】(1)甲图装置的所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液面,导致色素被溶解。(2)甲装置经改动正确处理后,甲、乙同学分别得到了乙图A、B的结果。甲同学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中,最宽的色素是叶绿素a。乙同学得到的叶绿素的两条色素代较窄可能是研磨时未加碳酸钙,提取的叶绿素

被氧化分解或被光分解或乙同学所选材料叶片偏黄。(3)丙图中A组13:00时表观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a点时A组与B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速率是不能确定的,原因是呼吸作用强度无法比较。C组植物处于b点时,突然除去遮光物,则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

H增加,短时间内三碳酸被还原增多,则含量减少。(4)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五碳糖(RuBP)的再生,以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曲

线分析能力,并能识记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且注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注意事项33(7分).某哺乳动物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图是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情况,乙图是该生物体内的三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甲图中的CD段对应乙图中的_____细胞,GH后同源染色体对数变为0的原因是_____。(2)在该生物的_____器官中可以观察到乙图的所有细胞。乙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3)①细胞标明了该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不考虑基

因突变与交叉互换。①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与③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答案】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睾丸/精巢/生殖①②AaBb次级精母细胞

AABB【分析】分析图甲: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分析图乙: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甲图中的CD段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①细胞,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GH后同源染色体对数变为0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

2)图乙的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该生物是雄性;乙图的细胞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在该生物的睾丸器官中可以观察。乙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①有丝分裂后期和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①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标明了该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不考虑基因

突变与交叉互换。①细胞中移向同一极是着丝点分裂后的子染色体的基因组成是AaBb。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与③细胞同时形成的是aabb,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

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3

4(14分).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雄株与雌株由A、a基因控制;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植株,花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与E、e两对基因的控制(D与E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

能萌发。研究人员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操作过程F1雄株雌株1红花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120株白花123株白花2粉花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123株白花125株白花3红花雌株×红花雄株60株红花

、122株粉花、62株白花61株红花、119株粉花、62株白花请回答:(1)花的颜色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这种显现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因为该植物是雌雄异株的,所以在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操作可以省去_________步骤。(2)该种植物雄株的基因型只有Aa,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实验一中红花雄株产生的可萌发花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实验二中粉花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3)若选用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与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为亲本杂交,子

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若实验三F1中的粉花雌雄株随机交配,则F2中白花雌株所占_________。【答案】不完全显性去雄雌株为aa,不能产生含有A的雌配子Ade、adeAaddEe或AaDde

e全是白花1/4【分析】由题意可知,D_E_表现为红花,ddee表现为白花,D_ee、ddE_表现为粉花;由表格信息可知,实验1,红花雄株(D_E_)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代只有白花雌株(ddee)和白花雄株(ddee),且比例接近1:1,说明亲本红花雄

株的基因型是DdEe,且DE、De、dE的雄配子不能发育;实验2粉花雄株(D_ee、ddE_)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代只有白花雌株(ddee)和白花雄株(ddee),且比例接近1:1,说明亲本雄株的基因型是Ddee或ddEe,

且De或dE的雄配子不能发育;实验3,红花雌株(D_E_)×红花雄株(D_E_)杂交,雌株、雄株中红花:粉花:白花(ddee)=1:2:1,相当于测交实验,红花雌株基因型、红花雄株基因型都是DdEe。【详解】(1)花

的颜色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这种显现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因为该植物是雌雄异株的,所以在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操作可以省去去雄步骤。(2)该植株中的雌株的基因型为aa,雄株的基因型只有Aa,原因是雌株为aa,不能产生含有A的雌配子;由分析可知,实验一中红花雄株的基因

型为AaDdEe,由于DE、De、dE的雄配子不能发育,因此实验一中该红花雄株产生的可萌发花粉的基因型Ade、ade;由分析可知,实验二中粉花雄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ddEe或AaDdee。(3)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DdE

e,但是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有Ade、ade,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ddee,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de,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ddee、aaddee,都表现为白花;实验三F1中的粉花雌雄株的基因型是Ddee:ddEe=1:1,雄株产生的可育配子只有一种是de,雌

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De:dE:de=1:1:2,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ee:ddEe:ddee=1:1:2,Ddee、ddEe为粉花,ddee为白花,粉花:白花=1:1,雌株与雄株各占一半,因此白花雌株的比例是1/2×1/2=1/4。【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和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及性状偏离比出现的原因,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